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俄是夥伴但不是盟友

雨涵(摘編)
2018年4月14日

中國和俄羅斯在包括敘利亞戰爭、北韓危機等諸多國際議題上採取協調一致的外交立場,這是否意味著一個北京-莫斯科聯盟軸心即將成型?《新蘇黎世報》客座評論對此作出了回答。此外一對中國夫婦在死後四年他們的兒子誕生,也成為不少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Russland Wladimir Putin empfängt Xi Jinping
普丁和習近平在克里姆林宮會面(2017年7月)圖片來源: Reuters/S. Chirikov

(德國之聲中文網)持續多年的敘利亞內戰成為大國政治博弈的一個縮影。以美英法為首的西方國家是一方陣營,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武裝;而俄羅斯、伊朗和中國則站在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一邊。所以不少專家已經把敘利亞內戰稱作一場"代理人戰爭"。《新蘇黎世報》(NZZ)注意到中國和俄羅斯在以敘利亞戰爭為代表的國際政治議題上改採取的合作。該報刊登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安全研究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學者卡爾森(Brian G. Carlson)撰寫的評論,這位政治學家指出,儘管在很多領域,俄羅斯都在聯合中國抗衡西方體系,但是這兩個國家並不是盟友的關係。

"中國和俄羅斯建立聯盟關係的可能性很低。主要原因就是,如今兩國之間的權力制衡天平正在向中國這一邊傾斜。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努力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俄羅斯聚焦前蘇聯地區,而中國則主要著眼亞太地區。到目前為止,兩個國家還是暫時擱置了分歧,以遵循共同的利益訴求。在很多國際議題上,兩國都互相提供外交支持,而對於各自的地區爭議,雙方也至少可以互相保持'友好的中立'。"

這篇客座評論繼續分析道,中俄之間這種合作關係是從烏克蘭危機開始得到強化的。在因為吞併克裡米亞而遭到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之後,俄羅斯尤其需要一個夥伴,不管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外交舞台上,以防止自己全面陷入孤立。而中國則成了當仁不讓的選擇。

然而在經濟領域,俄羅斯通過接近中國而獲得的好處還沒有明顯凸現出來。作者指出,"由於經濟是雙邊關係中一個傳統的弱項,所以也不令人意外。在能源領域和武器領域,俄羅斯和中國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但是中國明顯是獲益更多的一方。"例證包括俄羅斯對中國輸送天然氣,以及幫助中國加強軍備。文章認為,俄羅斯在給中國輸送一些武器的同時也有"私心"。那就是隨著中國在亞太地區軍事影響力的不斷強大,美國的戰略重心會因此從歐洲轉移到亞洲。

與此同時,中國與俄羅斯並不會為對方的地區戰略目標提供助力。"比如中國對於俄羅斯在喬治亞和烏克蘭的軍事介入行動只是勉強提供了支持,而俄羅斯在官方立場上對於南中國海和東海的主權爭議也保持中立。"

在列舉了中俄兩國在北韓問題上多次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與美國以及東亞盟友抗衡的事例之後,作者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兩個大國未來是否有可能建立一個政治上更緊密協作的所謂聯盟呢?卡爾森指出,比如不久前到蘇黎世講學的清華大學政治學教授閻學通就主張中國和俄羅斯結盟,這是中國抵禦來自美國的戰略壓力的重要途徑。"然而閻教授在中國卻只能代表少數派的意見。因為不管在中國,還是在俄羅斯,主流意見都認為結盟會限制各自的外交政策彈性,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風險。兩國領導層也認為目前這種靈活的合作方式是最為理想的。"

更何況從長遠來看,中國的強大實力尤其是經濟影響力可能會給莫斯科帶來壓力,俄羅斯的戰略分析師也擔心中國軍力的不斷壯大會打破兩國之間的軍事平衡。不過作者最後總結道,儘管存在這些憂慮,"兩國已經建立了一種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而這種關係在可見的未來應該會保持穩定。儘管經濟關係中存在薄弱環節,但是俄羅斯和中國還是有很多的利益共同點"。

來自冷凍庫的寶貝孫子

本周中國媒體報導的一則社會新聞引起了不少德語媒體的關注。這條消息所涉及的領域,卻不僅僅侷限於家庭生活,還囊括了道德、倫理和法律。故事簡述起來是這樣的:在江蘇省宜興,沈傑和劉曦在一場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巧的是這對夫婦由於婚後一直不育,所以已經委託醫院做了人工授精,按照原本的計劃,他們應該在車禍發生日的幾天後接受胚胎移植。由於沈傑和劉曦都是各自家庭裡的獨生子女,所以雙方老人決定利用這個保存在醫院的冷凍胚胎,延續兩家的血脈。經歷了漫長的法律訴訟和輾轉波折之後,2017年12月,一個健康的男嬰被一位來自寮國的代孕母親誕下,取名甜甜。此時距離甜甜的親生父母去世已經過去了四年多的時間。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這一報導不僅在中國引起了熱議,對於德國來說也是一個相當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南德意志報》就此寫道:"在德國,代孕行為也是被禁止的。而這一事例還涉及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有能力在各種非常規條件下繁衍人類後代的現代生殖醫學,究竟給這些孩子帶來了什麼?甜甜如果有朝一日得知,自己是由兩個已經去世的人創造出來的後代,會作何感想?"

在德國,關於生殖醫學的界限問題,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在德國,以治療不孕不育為目標的人工授精是被允許的,但是這些人工胚胎卻常常"產量過剩"。"在(德國醫院的)液氮冷凍庫裡,存儲著數萬個無人領取的胚胎,因為他們的父母不想要更多的小孩了。2016年,德國倫理委員會決定,這些成為孤兒的胚胎可以被其他夫婦收養。"但是代孕就成為其中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

瑞士伯爾尼大學精神科診所的主任醫師哈斯勒(Gregor Hasler)則認為,捐獻胚胎其實本質上和領養小孩沒有太大區別。重要的是領養家庭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甜甜的祖父母顯然是暫時不想讓孩子知道自己父母的遭遇。不過哈斯勒認為總體上孩子對現實的接受能力是很強的。"研究顯示,被領養的孩子並不比其他孩子的生活狀態差。唯一可能會使他們感到痛苦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自己的親生父母當時不要自己。而至少甜甜不會有這個苦惱。"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