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俄的反西方陣營

2022年5月11日

在烏克蘭戰爭背景下,歐洲,特別是德國如何面對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專制國家以及本國在經濟上對它們的依賴性?中俄是否形成了與西方對壘的陣營?

Ukraine-Konflikt – Belgrad
圖片來源: Darko Vojinovic/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電視二台(ZDF)發表署名文章,就俄羅斯與中國是否在建立"反西方陣營" 做出分析。作者指出,上周末德國聯邦議院通過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的議案,文本末尾有關中國表述也相當重磅:呼籲中國放棄對戰爭的默許、支持停火,而且還警告,如果北京規避對俄制裁甚至提供武器,也將受到制裁。這樣的警告在數周前還是不可想像的:

「這標誌(德國)徹底告別了梅克爾的中國政策,或者說是'中國天真',即只聚焦於利益豐厚的經濟關係,而對北京攻擊性的大國權力欲置若罔聞。」

作者指出,在烏克蘭危機中,中國站在哪一邊也早已一目瞭然--它站到了俄羅斯一邊。而這一陣營的形成並非小事,它顯示了「世界秩序的移位,時代的分水嶺」。 文章接著寫道:

「不過問題是,中俄陣營有多牢固和強大。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之時,普丁和習近平向世界宣佈,俄中夥伴關係'沒有止境'。

 俄羅斯和中國都是有擴張傾向的大國,意欲擴大其勢力範圍。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一場血腥的侵略戰爭,中國則越來越公開地危脅台灣的領土完整。它們共同的敵人是要阻止其權力擴張的美國。

"夥伴關係上無止境"圖片來源: DW

除了戰略上的共同點,北京和莫斯科還有一個政治上的類同:拒絕西方自由社會模式、出於對民主恐懼而對內強硬和對異見者毫不寬容的迫害、歌頌專制式的個人崇拜。

拋開以上幾點,中俄陣營遠不像一開始顯得那樣牢固。中國雖然反對制裁俄羅斯,但並無意彌補俄羅斯的制裁損失。首先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據世界銀行2020年的數據,歐盟的經濟產值是俄羅斯的10倍以上。俄羅斯根本無法取代中國仍舊依賴的歐盟市場。

其次,習近平拒絕妥協的'清零'策略和對上海等特大城市的封控正把中國推入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而北京在新絲綢之路框架下向半個世界許諾提供大筆貸款、為中國換取影響力的時日也已經過去好一陣子了。

在這個反西方陣營裡,誰在上誰在下很清楚。在戰爭之前,中國官員就已經以毫不掩飾的居高臨下姿態面對俄羅斯。制裁將削弱俄羅斯,而中國則會從中漁利,因為中國可以廉價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並試圖趁機擴展自己在中亞的影響力。」

西方禁運制裁,還有中國購買俄羅斯油氣圖片來源: Reuters/M. Shemetov

減少對專制國家依賴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減少對專制國家依賴性」(Abhängigkeit von Autokratien reduzieren)的政論文章,指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凸顯了'以貿易促轉變'這一模式的弱點。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大大限制了西方的政治操作空間。

「從進出口貿易和經濟交織程度看,這一點同樣適用於中國。2010年代人們還寄希望於該國的改革,而現在,習近平以鐵腕治國。對外,中國也越發表現出攻擊性,正如試圖對立陶宛採取的經濟抵制所展現的那樣。看來,為了能繼續開展貿易,歐洲方面似乎更是讓自己順應了俄羅斯和中國的轉變。」

作者認為,就此徹底拋棄這一模式、減少與世界的連結自然不是答案。正確的回應是讓對外貿易和經濟「更具韌性、更為可持續、更高效」,包括減少資源消耗、促進循環利用、更多投入科研開發替代產品、開拓其它市場等。 因為以「表面上的最低成本、最大利潤」為標準選擇貿易夥伴的模式已經難以維系。

「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再同中國和世界上其它非民主國家進行貿易,而是意味著採取一種前瞻性的政策,讓我們歐洲的民主保持行動能力。」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