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共的第二次屠戮

達揚(摘編)
2019年6月4日

「六四」事件三十周年之際,中國沒有舉行任何紀念活動,媒體更是對這場造成大量傷亡的血腥事件隻字不提。《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遺忘,就是對死難者的再次屠戮。

China 1989 Platz des Himmlischen Friedens Tian'anmen-Platz Pro-Demokratie Demonstranten vor brennendem Panzer in Peking
1989年6月4日,北京的和平示威遭到血腥鎮壓。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這篇題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二次屠戮》的評論寫道,台灣和中國大陸雖然只有一海之隔,但對待"六四"大屠殺的態度上卻反映出了專制的北京和民主的台北之間存在著多麼巨大的鴻溝。評論寫道:

"像(台北)這樣的公開紀念活動在中國大陸是無法想像的。北京當權者神經多麼緊張,從數天來VPN服務商所遭受的攻擊上就可看得出。翻越防火牆、以獲取未經過濾的訊息比以往更為困難。網路上,審查者們在嚴查'六四','天安門'或者'大屠殺'等關鍵詞。除此之外,一個月以來,對那些希望紀念三十周年的人們,安全部門顯然加大了打壓程度。有些人被嚴加監控,有些人被控'尋釁滋事'而被投入監獄。

由於擔心圍繞這一紀念日的批判性言論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中國社會噤若寒蟬。這樣一來,一個基本事實就被淡忘了,當年這場呼籲中國政治和社會開放的抗議運動並不只是一場學生運動;正如許多目擊者所說得那樣,社會的絕大多數都是支持學生的。"

這種忘記歷史的行為對中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社會中堅力量的普遍沉默加上官方的洗腦,這段歷史成了中國年輕一代的盲區。評論寫道,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並不知道,三十年前,曾有很多人像"坦克人"那樣敢於對共產黨當權者說不,並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評論最後寫道:

"作為一個很小的團體,三十年前失去兒女的'天安門母親'們仍在同遺忘作鬥爭。她們數周前發表的聲明中回顧了德國前總理布蘭特在華沙猶太屠殺紀念碑下跪請求原諒的壯舉。共產黨則沒有這樣的胸懷。三十年前,當中國人民解放軍向自己的民眾開槍時,共產黨露出了真實面目。對他們來講,當年保住權力要比本國民眾的生命更為重要。只要當權者不肯打破沉默,不為當年的恐怖行徑道歉,那他們的手上就仍沾滿了鮮血。正如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所言:對屠戮的遺忘,就是對罹難者的第二次屠戮。"

「六四」事件三十周年之際,戒備森嚴的北京天安門廣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

"六四"三十周年這一天,中國官方的沉默也引起了《南德意志報》的關注,該報寫道,雖然慘案發生至今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但"六四"事件在中國仍然是禁忌話題,但也並非所有人都選擇遺忘。這篇題為《慘劇後的噤聲令》的文章寫道:

"今年秋季,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慶祝建國70周年。然而其他一系列敏感日期顯然為慶典蒙上了陰影。西藏暴力統治60周年,新疆騷亂十周年,以及(天安門)抗議活動遭血腥鎮壓三十周年。經濟下行、中美貿易爭端以及失業率上升使黨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他們擔心失去執政合法性的基礎之一:即不能兌現提高民眾生活水準的承諾。也正因為如此,三十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北京顯得異常緊張。

1989年夏季採取了血腥的鎮壓行動之後,中國政府成功地消除了同這場運動相關的一切痕跡,還將民主視為西方模式而打入冷宮。直到今天,政府仍以隨後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當年的鎮壓進行辯護。然而,當年的事件絕非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所為,更不是北京所說的暴亂。這是一場遍佈全國的、有學生、市民和工人共同參與的運動。黨政機關一度也曾加入了遊行隊伍。民眾要求更多的參政權力、提高生活水準以及保障人權。"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