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不是奇跡之地
2015年9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於本周二(9月1日)發表了題為"中國不是奇跡之地"(China ist kein Wunderland)的評論文章,關注中國政府將股市崩盤怪罪於記者的做法。
文章在開頭寫道:"在中國,散佈傳言是觸犯刑法的行為。這一規則能夠允許政府隨意干涉訊息自由,尋找替罪羊。如今,需要為這個國家最新一輪股市動蕩負責的人是記者和部落格作者們。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被捕獲被問刑……現在一切都非常明了,罪魁禍首已經找出來了,政府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但很可惜的是,哪怕在中國,事情都不會那樣簡單。中國民眾也並不傻。這種揮舞司法大棒的做法很有可能讓中國人感覺到,政府高層已經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這是一記烏龍球,既無法在國內,也無法在國外博得外界的信任。"
作者接著寫道:"中國政府執政合法性的唯一來源就是經濟上的成功。而這種成功在我們今天全球化的世界裡又緊緊和西方經濟體系中的各種機制相互聯繫。鄧小平當年就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把中國引上了經濟開放的道路。這樣的體制尤其以大量訊息的流通自由為前提,同時也需要具備一種潛在的,不受政府全盤控制的不可預見性。這就是所謂的成功的代價。北京需要這種經濟上的成功,但卻仍然不願意為此付出政治上的代價。"
"有股市的地方就會有傳聞"
作者隨後評論稱:"有股市的地方就會有傳聞。它們能讓市場上揚,也能讓其崩潰。同樣,傳聞和錯誤訊息也無法完全從無所不在的網路上徹底被禁。誰要是想以政府的利益控制股市和網路,就會讓這兩者崩潰。據稱,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時曾下令讓股市繁榮起來。這一操縱下的繁榮過後,痛苦的調整隨即而來,而罪魁禍首確是別人。"
在鞭撻中國政府的同時,作者也指出:"如今,西方政界也越來越熱衷於操控金融市場。仔細觀察市場的一舉一動早已經成為日常政治的一部分。央行需要承受巨大的政治壓力,甚至會成為政治的工具。比如說在日本或歐盟就是如此,那裡的央行無力顧及貨幣穩定,而只會推出更多的經濟政策。"
作者隨後寫道:"所以說,中國的做法和其它西方國家沒有什麼不同。但習近平既無法掌控一切,也無法承擔一切責任。幾十年前開始的經濟發展早已經走出了自己的節奏,無法阻礙。中國在經濟上正走在變成一個普通國家的道路上……經濟增速放緩、股市崩盤、生產部門因為薪水的增加而被移至更便宜的國外,是任何一個已經達到一定發展水準的經濟和社會所必需經歷的常規過程。"
作者最後寫道:"從政治上來說,中國政府還牢牢的掌控著一切。但在經濟上,中國已經非常的全球化,以至於政府無法在不威脅經濟發展成功的情況下掌控股市和其它的一切。專橫而慌張的去為股市崩盤尋找替罪羊是一種過時的想法,與當今中國的經濟現狀並不匹配。"
央視的"再一次"
同時,《法蘭克福匯報》也發文關注中國《財經》雜誌記者王曉璐在官方電視台上公開坦白,承認自己引發股市混亂恐慌的新聞。該報撰文指出:"中國官方電視台再一次被允許採訪被捕嫌犯。嫌犯再一次的在攝影機面前作出了可以讓人信以為真的認罪,並在發起正式指控之前被廣泛傳播。這有悖於一切法制國家的基本規則。但在涉及政治,並能引起公眾廣泛注意的案件上,一位被告在中國沒有什麼權利。"
作者指出:"因為股市崩盤和天津爆炸,中國政府的危機管理受到各方批評。現在,它需要替罪羊……在弄清楚那位記者的做法是否有疏忽,以及他的那篇報導究竟給投資者們帶來的怎樣的實質性影響之前,就已經作出判決。中國政府千方百計的希望自己不必為股票市場上的信任缺失承擔責任。"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