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德語媒體:中國人口減少是好事

2024年1月20日

中國人口總數連續第二年減少,《新蘇黎世報》評論稱這是件好事,並且指出中國政府嘗試通過政策提高出生率是徒勞的。瑞士《商報》刊出的一篇文章認為,瑞士不應該對中國的善意抱有幻想。

評論作者認為,多子女家庭在富裕社會不再是主流,圖為上海一間幼兒園
評論作者認為,多子女家庭在富裕社會不再是主流,圖為上海一間幼兒園圖片來源: Ding Ti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3年中國人口總數下降至14億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相較中國官方努力催生提振出生率,瑞士《新蘇黎世報》刊出的評論則稱人口減少是「一件好事」。

作者Katrin Büchenbacher寫道:「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試圖鼓勵婦女生育更多孩子,但都沒有成功。」她認為,「事情並沒有那麼悲觀。政治家們認為只有多生孩子才能實現可持續增長,這是錯誤的想法。」

「試圖通過政治手段來提高出生率無論如何都是徒勞的。在富裕社會,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參與度的提高,她們生育的孩子數量也會減少。」

評論指出,出生率下降也會使得下一代潛在父母的數量減少,人們更習慣於小家庭的生活模式,中國過去的獨生子女政策也是這種情況的推手。此外,「每一代人都對美好生活有更高的期望,當你首先要為孩子的到來準備一套房和足夠的積蓄,那麼生娃這件事就得延後」。

作者認為,儘管難以透過政策改善出生率、緩解社會老齡化,但中國政府還有很多可行的對策能夠「刺激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的生產力」。文章寫道:「 例如,在中國退休年齡相對較低,……,延後退休年齡已經在逐步進行中。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對教育、培訓和人民健康的投入,進一步促進城鎮化。借此機會推動迫切需要的結構性改革,使中國再次對私營企業家和外國投資者更具吸引力。」當然,作者也提醒要考慮到這些措施可能帶來的社會和政治成本,以及所需資金的分配等。

「人口減少也代表馬路和地鐵不再如此擁擠,資源浪費和污染也減少了。這種發展並不只發生在中國,歐洲、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也是如此。人類必須找到方法來改善每個人的生活品質,同時避免人口呈指數級增長,從而消耗更多資源。多子女家庭今後不再是主流了。」

瑞士《商報》刊出評論「帶有隱患的中國魅力攻勢」稱,中國希望擴大與瑞士協議固然可喜,但瑞士不應該對中國抱有美好幻想。

「瑞士是繼冰島之後第二個與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歐洲國家,商定的關稅折扣為鐘表珠寶行業以及部分機械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競爭優勢。但過了三、四年後,瑞士出口商注意到,他們的出口只有40%從自由貿易協定中受益。中國海關對原產地證書的定義過於狹隘,並將價值近1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排除在自由貿易之外。」

作者Andreas Valda稱,瑞士曾向中方提出希望擴大自貿協定,但遭到北京冷落。而在此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起了形同與瑞士在內的西方宣戰的政治項目:「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優先」戰略以及中國政府對其西方分支機構的控制等。自此之後,中瑞雙邊的氛圍不復以往。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左)本周與瑞士聯邦主席阿姆赫德會面圖片來源: Peter Klaunzer/REUTERS

在此背景下,本周有消息稱「聯邦主席阿姆赫德(Viola Amherd)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同意就擴大自由貿易進行新的談判」。儘管中國和瑞士都拒絕透露細節,但作者指出,去年10月「中國在聖加侖大學協助下,秘密發布了一份瑞士對華出口的評估報告,其中提到自由貿易協定的利用率在五年內從42%大幅提高到71%。 儘管無法驗證推測數據的真實性,但文件還說明了瑞士為何有興趣擴大自貿規模:目前機械、電氣設備和特殊儀器的出口仍在中國海關受到嚴重阻礙。」

至於瑞士該如何應對中國的魅力攻勢?評論稱:「與北京並肩而行是有道理的,但在地緣政治背景下,瑞士不應抱有任何幻想:北京的魅力攻勢會突然開始,也就有可能會突然結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