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屏息和歐洲如何面對中國

安靜(摘譯)2015年11月10日

沈陽的重度霧霾不僅震驚了全中國,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另外,德國前外長菲舍爾在《南德意志報》撰文分析歐洲的外交政策,其中提及中國。

China Luftverschmutzung Smog in Shenyang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新蘇黎世報》周二(11月10日)將目光投向供暖季節陸續開始的中國北方。該報題為"中國屏息(Atemlos in China)"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從沈陽及其周邊地區的經歷不難看出:每年供暖季開始對於許多中國人而言是一種怎樣的雙刃劍。這座百萬人口的城市是中國東北遼寧省的省會。那裡的居民現在雖然可以使用暖氣了,這對於即將到來的雪季和一般保暖性能差的房子來說自然是件好事,但是同時空氣--作為燃煤供暖的後果--受污染的程度也令人咋舌。

《新蘇黎世報》的作者注意到,剛過去的周日,沈陽市遭遇六級嚴重霧霾污染,全市PM2.5均值一度達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霧霾指數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新蘇黎世報》援引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這個數值可能是中國迄今為止測量到的最高值。"相關部門呼籲市民不要出門,網上有照片顯示,人們戴著防毒面具在乳白色的空氣中前行。"

"地緣政治的回歸"

《南德意志報》周一除了關注"習馬會",還發表了一篇德國前外長菲舍爾(Joschka Fischer)的文章"地緣政治的回歸(Die Rückkehr der Geopolitik)",分析歐洲的外交政策。文章指出:"面對21世紀崛起的大國--中國,歐洲目前遵循的政策以一種道德和經濟利益(即人權和獲利)的混合體為基礎,而這種混合體既不現實、也不是互無矛盾的。現在是歐洲在與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清楚知道地緣政治風險和其帶來的利益的時候了。"

德國前外長菲舍爾(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菲舍爾繼續寫道:"中國計劃重啟經由中亞和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陸上絲綢之路。北京務實地解釋了啟動這一宏大項目的原因:發展中國西部。但是實際上,尤其從地緣政治角度而言,絲綢之路擁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是陸地強國中國在嘗試,繞開海上強國美國的影響,在經濟和政治領域開發歐亞大陸。事實上,對歐洲而言,這一項目將成為另一種戰略選項:跨大西洋戰略或者歐亞戰略;西方導向或者投向東方。而俄羅斯則要麼必須適應扮演中國的小夥伴的角色,要麼和中國在中亞陷入嚴重的衝突。這便是為歐洲遠景提供的幾種可能。"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