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希望梅克爾回來

2022年10月29日

《南德意志報》刊登評論稱,中國人想念梅克爾,他們也希望德國總理肖爾茨能「繼續執行其前任的商業友好政策」。 《奧格斯堡匯報》認為,肖爾茨正在延續梅克爾的對華政策,但卻是以一種膽怯的討好姿態。

梅克爾2019年9月訪華與習近平會面
梅克爾2019年9月訪華與習近平會面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dpa/picture-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最近德國政界因為中資入股漢堡港總理肖爾茨即將訪華這兩件大事而掀起波瀾,《南德意志報》刊登一篇以「北京政府希望梅克爾回來」(Peking will seine Merkel zurück)為題的評論。文章開頭提到:「中國實際上喜歡西方,也希望被西方喜歡。當然,這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對美國來說則不然,美國不希望中國上升到世界強國的地位。

不過,德國不一樣。文章接著說:「德國是『歐洲老大』,是『梅克爾之國』。這位前總理在中國仍然是第二受歡迎的德國人,僅次於永遠的第一人卡爾‧馬克思。她已經訪問了中國十幾次,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9月,此後在德國、中國和世界上發生了很多事情。但中國人想念梅克爾,在他們看來,德國也應該想念她。當梅克爾的繼任者肖爾茨下周抵達北京走下飛機,進入專門為他建造的『防疫泡泡』時,他們希望他能繼續執行其前任的商業友好政策。」

但梅克爾受歡迎不等於中國人還對德國保有好感,評論接著引述北京歌德學院院長馬利克(Robin Mallick)的話指出:「中國官方的政治宣傳正在竭力貶低德國的新冠政策,稱德國已經『敗得一塌糊塗』,十幾萬人的死亡就是證明。當然這是中國政府為了穩固清零政策才散播的消息,因為支持繼續清零的老百姓越來越少了。」

評論稱:「德國的能源短缺在中國被戲稱為教訓,是為什麼不應該過度依賴像俄羅斯這種國家的範例。富有的德國人現在不得不關燈和調低暖氣,接著,就如同新冠疫情初期的口罩短缺一樣,中國送來了電熱毯,這樣德國人就不用在冬天受凍了。」

德國過去相當依賴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圖片來源: Nord Stream AG/Russian Look/ZUMA Wire/picture alliance

反之,從中國的角度看來,「中國對德國的需求越來越少」。評論引述康拉德‧艾德諾基金會北京辦事處主任福爾曼(Johann Fuhrmann)的話:「不存在中國依賴德國的討論,如果說在施羅德時代,中國還把自己看作是依賴德國技術的『小夥伴』。過了20年後,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的中國充滿了自信。」

漢堡港「福地」引中資 是福是禍?

02:0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奧格斯堡匯報》刊登的評論「肖爾茨和中國:為何如此膽怯?」(Scholz und China: Warum so hasenfüßig?) 寫道:德國總理肖爾茨正在繼續前任梅克爾的對華政策,但比起延續,事實上看起來更像是在膽怯地討好中國。

評論指出現行政策的矛盾之處在於:「德國用大量的稅款促進本國的半導體生產,以便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在台海危機升級的情況下才不至於一無所有--然後卻應該允許中國公司收購一家德國晶片製造商?」

「就像中遠集團在漢堡港的股權糾紛中一樣,肖爾茨表現出的也是一種怪異的怯懦行為。在下周訪問北京之前,這位總理同意梅克爾的觀點:中國是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不應該把事情搞砸。」

「肖爾茨所宣稱的『轉折點』顯然不適用於與中國的交往。現在只缺像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對卡達的統治者那樣,以類似於順從的姿態面對習近平了。」

評論結尾提到:對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來說,「在其他國家的定向投資與其說是一個經濟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戰略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中國創造了新的依賴性--而對於這種依賴性,一個國家最好從一開始就著力避免。」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