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

德語媒體:中國是一個可靠的夥伴嗎?

2025年5月22日

《商報》評論指出,新任總理梅爾茨發表的第一個政府聲明顯示,德國新政府可能將會執行更為強硬和堅定的對華政策。《科隆城市報》報導稱,歐盟正在擬議對境外小額包裹徵收費用的計劃,以遏制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

商報評論:德國必須採取堅定的對華政策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新政府總理梅爾茨(又譯默茨)在其第一次政府聲明,以較大篇幅談到了對華關係。他強調,中國正在成為西方民主制度的強勁敵手,德國有必要進一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商報》發表評論稱,梅爾茨的講話讓人們有理由認為德國新政府將會採取比往屆政府更為強硬的對華路線。這篇題為《中國是一個可靠的夥伴嗎?》的評論寫道:

「梅爾茨談到了『日益增多的制度性對抗因素』。對於北京與莫斯科之間日趨密切的關係,梅爾茨總理也『深表擔憂』。梅爾茨明確表示,中國作為普丁戰爭機器的最大支持者,已經成為安全政策領域的重大威脅。他宣佈將在所謂『戰略去風險』的框架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新任外交部長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和新任議會黨團代表團主席施潘(Jens Spahn)是基民盟內部,擺脫梅克爾時代對華「戰略夥伴」夢想的主要推手。有這兩人作為左膀右臂,梅爾茨時代推行更為堅定的對華政策也就有了希望。 

改變對華政策的確迫在眉睫。所謂歐洲供應鏈的「去風險」進程至今還停留在口頭上,關鍵領域的對華依賴依然一如既往。新一屆聯合政府承諾,要在聯邦議會設立專家委員會,每年都會就德國的薄弱環節進行分析,並就減少風險制定出相應措施。即便是在關鍵基礎設施領域,迄今為止,德國也並未採取切實措施。在5G網問題上,梅爾茨也可能會對前任肖爾茨去年夏天作出的決定進行修正。 當時在德國電信和中國的雙重壓力下,肖爾茨政府允許高風險供應商華為在接入網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儘管歐洲廠商愛立信和諾基亞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

5月14日,德國新總理梅爾茨在聯邦議院發表首次政府聲明。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dpa/picture alliance

梅爾茨應改變對華政策

《商報》評論指出,多年來,一些人極力反對採取務實的對華政策,而在川普对歐洲發起貿易戰後,這些人又呼籲歐洲應當進一步靠攏中國,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才是全球貿易多邊主義的捍衛者。評論呼籲梅爾茨總理必須對這種搖擺不定的對華路線堅決「說不」:

「恰恰相反,正是中國的經濟模式對德國的繁榮構成了更大的威脅。中國濫用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地位,意圖在全球範圍內佔據汽車、機械製造和化工領域的霸主地位,而上述領域恰恰是德國工業的核心。為此目的,中國不僅憑借本土龐大市場的優勢,還在廣泛利用威權式國家資本主義的各種手段,為本國企業營造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其結果是,德國企業不僅在喪失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而且還被越來越多地排擠出第三國市場。如果不採取對應措施,德國企業被從歐洲本土市場擠走,也將只是時間問題。在當下同中國的制度性競爭中,『中國衝擊2.0』正在日益構成對德國核心產業的威脅。以前的競爭策略已經不足以應對這一新的挑戰。是的,能源價格必須降低,政府也必須遏制過度的監管行為,但僅憑這些,還不足以賦予德國足夠的競爭力去應對中國的威權國家資本主義。 

除了制定明智的產業與創新政策、推動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和強化歐洲內部市場之外,還必須採取靈活措施保護核心領域免受不公平競爭的影響,例如徵收平衡性關稅或採取監管措施等等。而德國只能在歐洲層面上做到這一點。早在十年前,中國問題專家就對北京謀求全球工業主導地位的計劃提出了警告。而在此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德國卻一廂情願地認為,德國企業能像過往那樣在國際競爭中無往不勝,直到現在德國工業『去核心化』已經成為現實的危險。」

歐盟計劃對中國包裹收取清關費

按照歐盟迄今為止的規定,來自歐盟境外的包裹如價值不足150歐元,則不需繳納關稅。來自歐盟的數據顯示,僅在2024年,歐盟就進口了超過 45 億個這類價值低於150 歐元的免稅包裹,這意味著每天約有1200 萬件包裹進入歐盟,其中90%以上來自中國的Temu、Shein 和 Aliexpress等公司。

歐盟計劃引入小包裹清關費,以遏制來自中國的包裹浪潮。圖片來源: Christian Ohde/IMAGO Images

《科隆城市報》報導稱,歐盟委員會計劃對來自歐盟境外的包裹徵收每件2 歐元的清關手續費,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大規模湧入歐洲的局面。報導稱:

「擬議中的包裹征費計劃旨在鼓勵商家通過貨櫃大批量進口商品,因為這樣就只需對整個貨櫃收取一次處理費,消費者也可免受漲價的煩惱。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綠黨籍主席卡瓦齊尼(Anna Cavazzini) 解釋說:『對於海關來說,檢查一個包含一件玩具的包裹和檢查一個裝有一千件同樣玩具的貨箱,工作量幾乎沒有差別。而相較於幾百萬個獨立的包裹,對一個貨櫃进行抽樣檢查顯然要容易得多。」

《科隆城市報》獲取的訊息顯示,儘管歐盟的新規定尚未正式通過,一些中國商家就已經開始採取應對措施了。已經有商家在荷蘭鹿特丹港附近租賃大型倉庫,以貨櫃方式進口貨物,再從那裡在歐盟內部進行分銷。迄今為止,Temu 尚未就媒體的質詢進行回應。

歐盟的這項海關改革有望在今年年內獲得歐盟議會和各成員國通過。此後,商家將獲得一個過渡期,以適應新規。」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