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為何堅守巴黎協定的陣地

雨涵
2017年6月3日

川普退出巴黎協定之後的全球氣候保護新格局仍然是德語媒體持續關注的焦點。《法蘭克福匯報》駐滬記者分析了中國「當仁不讓」地承擔起氣候保護領導者角色的背後原因。

China Atemschutzmasken in Peking
再不行動,「祖國的花朵」也要被霧霾「毒害」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 Ning

德語媒體:中國為何堅守巴黎協定的陣地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之後,歐盟和中國似乎成了眾望所歸的氣候保護領導者。雖然在周五的歐中峰會上,雙方因為貿易問題的分歧未能達成一份閉幕聲明,但是最起碼中國已經許諾堅持巴黎協定。《法蘭克福匯報》駐上海記者Hendrik Ankenbrand發表分析文章,列出了北京堅守氣候保護協議的五大原因:

第一,巴黎氣候協定不會給中國帶來痛楚:"根據該協議,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到2030年才達到峰值,從那時起開始減少排放量即可。而中國之所以會同意這個具有約束力的目標,原因很簡單:這個目標其實並不高。凡是瞭解中國經濟狀況的經濟學者,幾乎沒有人認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之後不會遞減。因為現在中國6.9%左右的經濟增長率已經大大低於過去30年裡平均增長率在兩位數的水準,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排量會自然而然地減少--也許在協議規定的2030年之前就能完成指標。"

第二,氣候保護對於中國來說也是商機:"可再生能源在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未來還會發展得更大,吸引更多的投資。去年北京制定的目標是,讓全國太陽能發電設備總功率達到18吉瓦--這相當於18座核電站的發電能力。然而這一目標在年中就完成了。而那些在中國閒置的太陽能電池板,最好是出口到國外--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利用國有銀行的貸款,中國所建立的發電能力已經達到全世界電力總需求的1.3倍。"

第三,美國的退出正好符合中國追求世界大國地位的雄心:"中國希望向世界展示自己作為值得信賴的大國形象,同時也宣告美國獨霸世界時代的終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成為正式的國家發展目標。而習近平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服務於這一目標。……除了環境保護之外,恐怕沒有第二個政治領域更適合於中國來取代美國的世界領導者地位了。如今,幾乎沒有人再提起中國的霸主野心和習近平治下中國公民權利受到更嚴厲限制的現實,相反地,中國儼然成了新的'氣候拯救者'。"

第四,中國政府如果再不治理空氣污染,就等於"政治自殺":"中國空氣污染的嚴重程度,已經引發了城市中產階層的極度憤怒,使得反對政府的大規模抗議發生的可能性已經不能排除。所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久前才明確呼籲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估計,距離這位領導人在國際舞台上發表下一個重要演說的時間也不遠了--主題當然是氣候保護。"

徹底告別煤炭?不可能!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

第五,協議是一回事,執行和標準是另一回事:"包括全球最大的排放國中國在內的國家能夠接受巴黎協定中這些具有約束力的目標,這本身就毫無疑問是巨大的進步。但它的意義也僅限於此。……其實在一年半之前,這部協議就已經受到很多批評:主要原因就是它包含著許多'軟性'表述,真正的硬性規定很少,尤其是涉及如何對每個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檢測、報告和評估。……中國總理李克強已經在柏林強調了,減排目標要'逐步實現',這也暗示,煤炭發電在中國能源供應中所佔的三分之二比例仍然會維持一段時間。"

"川普时代"最多撐四年?

就同樣的話題,《法蘭克福評論報》(Frankfurter Rundschau)記者採訪了德國基爾大學的海洋研究學者拉提夫教授(Mojib Latif)。在被問到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保護協定之後,誰來代替美國的火車頭角色,這位教授的回答和上述文章的作者觀點類似:"我對中國寄予厚望。中國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佔全球總排放量的將近30%。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得到了許可,即等到2030年才達到其溫室氣體排放的峰值。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目標其實現在就已經完成了。中國必須要大力削減其煤炭消耗,才能控制空氣污染的問題。此外可再生能源領域在中國繁榮發展,而且這個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不過這位教授也指出,川普领导下的美國將無法承受落後於時代發展步伐的代價。"因為即使美國也深受氣候變化的危害。比如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邁阿密已經體會到了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後果,這座城市每年都要花費數百萬美元,來保護其不受海水的侵蝕。"所以拉提夫教授預計,美國退出氣候保護陣營的"川普时代"也就最多維持到這一總統任期結束。四年之後的美國會不會"重出江湖",從歐盟和中國手中奪回領導者的頭銜呢?值得人們拭目以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