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疫苗惹的禍?

2021年6月29日

塞舌爾、智利、巴林和蒙古四個國家的疫苗接種率比德國等發達國家要高得多,但上述四國無一例外均成了目前全球範圍內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WHO-Zulassung für chinesischen Impfstoff Sinovac Biotech
圖片來源: Chaiwat Subprasom/SOPA Images /ZumaWire/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目前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人口佔總人口的34%,而塞舌爾等國的接種率最高已達68%,但塞舌爾每百萬人口中的七日感染人數則為1438人,蒙古735人,相比之下,接種率低得多的德國,每十萬人口的七日感染病例已經遠遠低於十人。《世界報》以《是中國疫苗惹的禍嗎?》為題報導了上述四國的疫情發展。文章寫道:

「上述四國的一個共同點,為這個問題提供了可能的答案:這些國家的接種工作主要採用了中國疫苗,因為獲取中國疫苗比獲取輝瑞、莫得納、阿斯利康以及強生疫苗要容易得多。而這些國家再度爆發嚴重疫情,也使得人們對中國疫苗的有效性產生了更多的疑慮。

對中國的『疫苗外交』來說,這無疑也是一次沉重打擊。中國本希望通過疫苗改善在發展中國家的形象,所以向發展中國家總共出口了數以億計的中國產科興和國藥疫苗。中國一共出售了七億六千萬劑疫苗,迄今實際供貨量為大約三億劑,其中80%被銷往南美洲和亞太國家。

上周五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世界衞生組織首席科學家 Soumya Swaminathan表示,現在對中國疫苗的有效性做出評價還為時過早,因為還缺少國際和國家層面的可靠試驗數據。他表示:『我們還需要針對不同疫苗的、完備的臨床數據,需要這些疫苗應對不同病毒變種的數據。』」

世界衞生組織已經將中國研發的科興和國藥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但並沒有提供這兩款疫苗對老年人群的有效性評估,因為缺乏這方面的臨床數據。這兩款疫苗都沒有得到全球認可度最高的歐盟和美國藥監機構的認證,也沒有尖端醫療雜誌發表其第三階段臨床數據。《世界報》的報導寫道:

「今年四月,中國疾控中心負責人高福的一番講話引起了關注,他在一次會議發言中承認,中國疫苗『保護率不高』。稍後他更正了這個說法,並表示他的本意是強調應該注重不同疫苗的混合施打,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防疫效果。
不過,高福的表述還是可以說明,即便是在中國,人們也已意識到了本土疫苗的問題。顯然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防疫部門已經修正了群體免疫的標準。按照最初的說法,當接種率達到70%時即可達到群體免疫效果,現在這一指標已經被提升至80至85%。」

全民接種率超過70%的塞舌爾再度爆發嚴重疫情,圖為該國總統在接種疫苗。圖片來源: Rassin Vannier/AFP/Getty Images

儘管中國疫苗的有效性還有很大的爭議,但是在新加坡,接種中國疫苗的人居然排起了長龍,儘管中國疫苗並不在該國官方接種計劃所羅列的疫苗清單當中。《法蘭克福匯報》發自當地的報導稱:

「中國城一傢俬人診所前排隊的人們對記者表示,之所以選擇施打中國疫苗,既有務實的考慮,也同愛國情緒和對西方疫苗的懷疑態度有關。在一家船運公司工作已十年的36歲李女士說:『我來自中國,當然更相信中國疫苗。』而75歲的新加坡人Lawrence Lim則屬於更認同『老牌』疫苗技術的那類人:『我不接受一種我完全不懂的疫苗技術。』他擔心,那些現代化的疫苗可能要等很多年之後,副作用才會暴露出來。

這位已經退休的老者懷疑,新加坡當局不把已獲世衛批准的科興疫苗納入官方的疫苗接種計劃是出於『政治原因』。診所前排隊的人當中,無論是新加坡人,還是中國人,認為政府出於地緣政治考慮優先採用西方疫苗的不在少數。新加坡是美國在東南亞最親密的盟友,不過在中美地緣競爭中,新加坡並不想『選邊站』。因此,新加坡政府很早就訂購了中國疫苗。

這也符合新加坡的防疫策略, 即提前訂購,以免屆時無法獲得疫苗,但這當中自然也有外交姿態的含義。有鑑於此,從今年二月直到世衛組織批准中國疫苗之後,新加坡一直有數十萬劑科興疫苗被擱置一旁,自然會引起爭議。不過官方給出的理由倒是同地緣政治無關。新加坡政府多次強調,他們仍在等待來自疫苗廠家的更多數據。只有數據充分的情況下,才可以確定這款疫苗的安全性。然而,中國方面直到今天仍未提供相關的數據。」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