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

德語媒體:中國與全球南方

2024年8月15日

談到懲罰性關稅,人們首先會想到美國歐盟和中國之間持續不斷的貿易爭端,然而,事實上,全球南方的貧困國家同中國之間,貿易領域的矛盾也在不斷激化。

2023年,金磚國家峰會期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一起。
2023年,金磚國家峰會期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一起。圖片來源: Grigory Sysoev/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時代》周報發表評論稱,貿易爭端早已不再是侷限於中國和歐美之間的東西方對抗:中國雖然一向以「全球南方國家」的盟友自居,但事實上,中國強勁的貿易攻勢也正在引起越來越多南方國家的不滿。這篇題為《意想不到的貿易爭端》的評論寫道:

「今年上半年,北京不得不應對來自貿易夥伴的64宗反傾銷調查:有關國家指控中國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傾銷產品,以達到佔領對方市場或以國家補貼維護虧損企業的目的。這類對華反傾銷調查的數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其中啟動反傾銷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是墨西哥,以較大差距排名其後的則分別是美國和巴西。為了保護本土的製鞋、製衣以及陶瓷企業,印度尼西亞計劃對上述產品引入高達100%至200%的進口關稅,矛頭直指中國。除此之外,智利、南非以及墨西哥等國也在對一些特定中國產品設置進口障礙。

對於上述措施,中國歷來都會做出激進反應:今年六月,土耳其決定對中國汽車徵收額外關稅後,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在外交辭令裡,『強烈不滿』相當於憤怒地握緊了拳頭。2013年,北京當權者習近平推出了中國式的全球化願景。他要用水泥和金錢鋪就新的絲綢之路,即所謂的一帶一路倡議。以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主的150多個國家加入了這一倡議。很多國家也為此獲得了新的港口、公路、鐵路以及與之相關的貸款。

根據相關倡議,在中國的實際幫助下,將打造出一個新的全球貿易體制,在這一體制中,條條道路、或者至少是大多數新道路都會通向中國。這為現有貿易體制提供了一個替代方案,現有的全球貿易體制中,西方富裕國家是主導,而很多發展中國家則認為在該體制中得到了不公平對待。中國的計劃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許多貧困國家認為,無論在政治、意識形態,還是在經濟領域,中國都比西方更為親切。」

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中國在寮國修建的鐵路設施。圖片來源: Xinhua/imago images

評論指出,新冠疫情以及房地產危機令中國經濟陷入低迷之後,情況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為了刺激經濟,發起了大規模的出口攻勢,而西方國家則築起了針對中國的貿易壁壘。在此背景下,全球南方國家完全有理由擔心大量中國廉價產品流入,並對本土企業造成衝擊。

「這也就意味著貿易外交新時代的開始。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中對中國的批評呼聲近來越來越高,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都會一股腦地轉向西方,畢竟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盡相同。大多數情況下,雙方都會為自己爭取最多的利益:例如簽署有市場準入特權的新貿易協定,達成戰略性合作夥伴等等。一些亞洲國家,例如泰國就成功地迫使中國將一些企業轉移至泰國境內,泰國方面承諾,這樣將會更有利於繞過新設立的貿易壁壘。」

一段時間以來,德國聯邦政府一直在鼓勵企業擴大在東南亞的投資,以減少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但幾位企業高管對《法蘭克福匯報》表示,政局穩定對投資決策至關重要,而東南亞很多國家的政局都充滿了不穩定因素。

「今年三月,咨詢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表示,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就職一年之後就遭免職,有理由讓人對越南作為投資目的地的決策提出質疑。此前,在該地區的低薪國家中,越南曾被認為是政治相對穩定的國家。最高領導人阮富仲是為越南打造製造業體系的重要人物,而今年七月阮富仲的去世,對增強人們對越南市場的信心當然不是件好事

上周,孟加拉總理哈西娜被推翻之後,該國出現了政治真空。德國從孟加拉進口服裝的數量同中國相當。在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有人指責即將卸任的佐科總統試圖在該國建立家族王朝,這也引起了人們對該國政治前景的擔憂。

在馬來西亞,政府總理安瓦爾公開承認德國投資者對該國存在種種顧慮。他表示,慕尼黑半導體制造商英飛凌公司的代表不僅向他詢問了該國伊斯蘭『極端勢力』的情況,還詢問了『政府內部團結』的問題,這些問題對該公司投資 50 億歐元在馬來西亞建廠至關重要。安瓦爾表示,他的回答是他希望真主保佑他繼續留任。真主保佑看來實屬必要:安瓦爾曾被其政治對手投入監獄達數年之久,而過去五年當中,他已是馬來西亞第四任總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