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

德語媒體:中國讓歐洲人陷入困境

2023年3月27日

在歐盟峰會上歐洲人取得的普遍共識是,少了美國或是中國都不行。《柏林報》指出,這令歐洲人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法蘭克福評論報》關注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過度依賴為歐洲能源轉型造成的困境。

即便是與白宮關係一向良好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在調整自己的方向。
即便是與白宮關係一向良好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在調整自己的方向。圖片來源: Kenzo Triboulliard/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嘉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了在北京舉辦的「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中國媒體引述了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會議上的發言。他說,西方的價值觀本身不是問題,但「如果在外交中過分強調民主和人權價值,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對擁有其它價值的國家的歧視和排斥」。他認為,這可能會產生非理性的後果,也會損害經濟和繁榮。

《柏林報》發表分析性文章指出,「歐盟的領導人們也具有類似的擔憂。美國政府不斷向歐盟施壓要求孤立中國的同時,一些國家正在做出相反的行動,即便是與白宮關係一向良好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在調整自己的方向。她有些匆忙地加入了即將前往中國朝聖的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訪問團。在馬克宏之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將在北京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意。」

立陶宛對台政策惹怒北京

02:5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立陶宛人和愛沙尼亞人警告說,中國在地緣衝突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對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來說,現在有更多的利害關係:『中國並不完美,但我們可能有一天會需要它。』……法國總統馬克宏承諾會阻止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他自己也清楚,(一旦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美國就會決定採取更廣泛的制裁,並要求歐盟跟進。這對歐洲經濟來說,恐怕比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更難消化。」

文章寫道:「中國正在大力爭取德國。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上周說,中德雙方經濟優勢互補,且不存在所謂的一方對另一方的依賴。她說:『中德之間的密切經濟關係是全球化發展和市場力量運作的結果。』但中國人正在要求歐洲走出一條獨立的路線。例如,中國的最高外交政策官員王毅在與馬克宏的顧問的談話中呼籲支持中國提出的烏克蘭和平計劃。王毅說,歐洲人必須在政治層面上參與解決衝突。」

歐洲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依賴即將結束?

02:3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歐洲能源轉型的困境:對中國光伏產品過度依賴

德國的光伏產業也曾經有著驕人的業績。但在中國的價格戰之下,這一切在10年前就已經成為歷史。現如今,中國不但主導著世界光伏技術市場,德國的能源轉型也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形成了巨大的依賴。

《法蘭克福評論報》撰文指出,「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實現採購和銷售市場的多樣化已經成為各個經濟領域當務之急的目標。中國和俄羅斯一樣都是專制國家。柏林方面相信,中國有可能通過入侵台灣而引發危機,或者通過出口限制發揮其市場威力」。

「中國已經在考慮限制部分光伏技術出口。一項立法程序正在進行中,它將令外國採購方被迫接受包括多晶矽片到太陽能板生產機器在內許多產品購買時的複雜審批程序。該項法律是否會通過並執行,目前尚不可知。但是即便中國只對光伏產業鏈祭出部分禁令,也將讓德國的光伏產業擴建出現延宕。」

文章指出,歐盟希望建立起自己的太陽能產業,為此也需要來自中國的組件。「2022年12月,歐盟政界和歐洲光伏製造商共同提出打造光伏產業聯盟的倡議,希望到2025年在歐洲的整個產業鏈上建立起30千兆瓦的光伏產品生產能力。這將是目前產能的6倍。新的聯盟將在一個太陽能基金的幫助下進行融資。……根據標普全球大宗商品的計算,在歐洲生產太陽能板的成本比在中國生產的成本高出約50%,而這主要歸結於電價和勞動力成本都要更高。光伏產業的製造商因此要求獲得國家補貼以及清晰的政策方向。」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