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讓西方團結一心共同抵抗

洪沙 (摘編)
2021年3月26日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指出,驕傲地展示自信的中國正在逼迫歐洲站隊表態,而這種做法剛好將歐洲推向盟友美國的懷抱。《南德意志報》撰文指出,在可見的未來中國將替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運動用品市場,新近在中國掀起的對一系列西方服裝品牌的抵制可能會帶來嚴重影響。

Weltspiegel | 26.03.2021 | EU Gipfel mit US Präsident Biden | Tableau
圖片來源: EU Council/Pool/A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中國讓西方團結一心共同抵抗》(China eint den Westen im Widerstand)。評論開篇寫道:「膽小的人為了避免難堪喜歡把自己掩藏起來,自信的人勇往直前,充分展現自我。在2020年新冠之年中國終於完成了向自信的世界大國的轉變。通過在國內的重拳出擊及時迅速地控制住疫情,加強了共產黨領導的合法性,也讓它越來越公開地、無所顧忌地追求自己的權力利益。但是驕傲地展示自己的自信也會帶來不利的一面。那些在世界舞台上聲勢浩大出場的人越來越多地露出了其真面目。這種做法讓鄰國和西方觀察家們很是反感。」

評論指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西方國家只重視同中國之間的經貿關係,(西方人) 「 不願談論(中國)缺乏民主自由、侵犯人權或故意違反國際協定的問題」。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評論寫道,「中國官方在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事件中的掩蓋手段、新疆出現的嚴重侵犯人權的現象、對香港民主反對派的殘酷扼殺、對周邊國家採取的無情的利益政策,都在公眾的印象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去年歐洲主要國家公民中對中國持負面印象的比例飆升至近四分之三。」

本周一(3月22日), 歐盟外長會議通過對4名中國官員以及一家機構進行制裁的決議,其範圍包括禁止入境以及凍結他們的國外資產。這是1989年「六四學運」之後歐盟首次就人權侵害問題向中國祭出制裁措施。同一天, 中國外交部宣佈對歐洲10名個人和4個實體制裁。 

《新蘇黎世報》發表的評論寫道:「北京已經跨越了一條不容忽視的界限。中共正在限制歐洲的基本公民權利,如言論自由和科研自由。他們正在干預民主體制和民選議員的行動自由。 這是不可接受的。這就迫使每一個相信自由主義價值體系的歐洲人聲援歐盟抵制中國。」

評論最後寫道:「北京的統治者們正在逼迫歐洲表態。它讓歐洲難以維持在經濟算計下精心維護的將經濟與政治、道德領域完全分離的對華關係假設。它正在將歐洲推向美國盟友的懷抱,美國盟友正以川普发起並由拜登繼續執行的強硬路線帶頭對抗挑戰者中國。拜登在周四(3月25日)召開的歐盟線上峰會上亮相,慶祝跨大西洋聯盟的實力,這是美國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勝利。」

阿迪達斯以前曾多次表明反對強迫勞動和讓監獄犯人參與生產的立場,並堅持要求供應商提供相應的保證。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picture alliance

「來自最高當局的抗議指示」

《南德意志報》關注到最近幾天中國社會突然湧現起的一股抗議西方服裝品牌的浪潮。包括H&M、阿迪達斯、耐吉、CK、優衣庫、彪馬、Burberry在內的多個國際服裝品牌曾在去年發表過 「對公民社會團體和媒體報導的新疆少數民族受歧視及強制勞動等指控深表關切」,停止使用新疆棉花的聲明,中國社交網路上掀起了一場抵制這些西方服裝品牌的風暴。

《南德意志報》發表的一篇題為《來自最高當局的抗議指示》(Protest, von höchster Stelle)的文章在介紹了抵制風暴的來龍去脈之後寫道:「中國電商如果將所有這些品牌的商品下架,有可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因為特別對於運動用品行業來說,中國是一個最具成長性的市場。本周四(3月25日),阿迪達斯的發言人不願對中國的抵制呼聲發表評論,彪馬不回應記者的問詢。2021年,阿迪達斯期望在中國市場獲得20%到30%的增長。2020年,阿迪達斯三分之一的銷售額都來自亞洲市場,其中主要來自中國市場,總額達到65億歐元。中國對於耐吉、彪馬和其它運動品牌來說同樣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可見的未來中國將替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運動用品市場。與此同時,全世界銷售的運動鞋和運動服裝當中很大一部分都在中國生產製成。」

報導稱,阿迪達斯作為歐洲市場的領頭羊從來沒有在新疆購買過紗線,也從來沒有在那裡生產過紗線。「這家來自法蘭克地區的企業以前曾多次表明反對強迫勞動和讓監獄犯人參與生產的立場,並堅持要求供應商提供相應的保證。」

文章寫道:「在面對有關新疆人權指控的問題上,中國的應對策略有過數次改變。最初中國完全否認新疆再教育營的存在,但是之後對外解釋說是職業再培訓營地,而且所有『學員』都已經畢業。最近官方媒體則開始紛紛指出其他國家的侵犯人權行為和歷史上的不公不義。」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