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美夾縫中的歐洲
2020年8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美兩大國正在為爭奪全球經濟和技術霸主地位展開激烈的角逐。《商報》發表評論認為,在中美爭執中,歐洲不但不能置身度外,而且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選邊站壓力。這篇題為《中美技術戰中,歐洲應何去何從》的評論寫道:
"首先歐洲人必須清楚,實行資本主義式列寧主義的中國絕不可能成為西方的選項。中國沒有民主、沒有法治,在保護人權方面,也同西方存在巨大的差異。讓歐洲同中國和美國保持同等距離的主意,也同樣是完全不足取的,因為在世界最大獨裁政權和世界最強大民主國家之間,並沒有什麼中間道路可走。
自由和人權是不可剝奪的普世價值。儘管當前的美國仍由一位不尊重、甚至破壞西方基本價值觀的總統在執政,但在涉及西方基本價值觀的問題上,歐洲無法在中美之間充當中介。美國並不是川普的美國,美國目前正在經歷該國最為嚴重的危機,此時此刻,歐洲更應展示關愛和團結。在回顧歐美關係歷史時,我們的記憶也不應停留在2016年之後。
西方的價值觀共同體必將使歐洲和美國長期聯繫在一起,但為了捍衛歐洲自身的利益以及應對全球挑戰,歐洲的行事風格和內容也會時而有別於美國。即便在11月3日的美國大選中,民主黨人拜登擊敗川普出任總統,這一點也不會發生變化。歐巴馬當政時期,拜登曾擔任八年副總統,那時美國外交關係的重心就已經轉移至亞洲。"
評論寫道,如果歐洲不甘於永遠做美國的小弟,那麼歐洲人就必須對自身的戰略利益做出明確定義,並建立起相應的執行機制。評論最後寫道:
"為了實現自身的戰略利益,歐洲人必須發揮其四億五千萬消費者構成的地緣經濟實力。在貿易和競爭政策領域,歐洲人已經這樣做了。但在至關重要的未來科技方面,歐洲仍是一個缺乏戰略眼光的孱弱巨人。"
在全球就研發新冠疫苗展開的競爭中,中國佔據了相當有利的地位。全球進入人體試驗環節的29種疫苗中,有九種來自中國。而進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的7種疫苗中,更有五種來自中國。柏林《日報》就此寫道:
"早在今年五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在世界衞生組織年度大會上承諾,中國研發的疫苗將提供給全世界共享,以確保'發展中國家獲得疫苗的渠道'。而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則對所謂的'疫苗外交'憂心忡忡,他們擔心疫苗會變成政治施壓手段。
中國外交部已承諾向菲律賓優先提供中國產疫苗,儘管因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兩國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此外,中國領導人還承諾向南美國家提供疫苗貸款,鑑於這裡一向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中方的決定顯然不是偶然做出的。"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