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菲之間「危險的彩虹」

達揚(摘編)
2018年11月21日

中菲兩國關係「又見彩虹」:一度因領海爭端將中國告上國際法庭的菲律賓,現在正以最高禮遇歡迎13年首位來訪的中國領導人。

Phillippinen - Banner mit der Aufschrift "Willkommen in den Philippinen, Provinz China"
海牙仲裁南海爭端兩周年之際,馬尼拉街頭出現「歡迎來到中國菲律賓」的諷刺橫幅。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B. Marquez

(德國之聲中文網)儘管中菲兩國地理位置相距不遠,但由於雙方在南中國海的主權糾紛,北京和馬尼拉的關係曾長期呈現緊張狀態。周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開始了對菲律賓為期兩天的訪問行程。菲律賓總統杜特蒂通過其發言人表示,菲中關係就此開始了新的篇章。而習近平也在當地報紙發表文章稱:"兩國關係經歷風雨後,又見彩虹!"《南德意志報》報導稱,中菲關係由冷變熱,在菲律賓民眾中並非沒有質疑之聲。這篇題為《危險的彩虹》的文章寫道:

"顯然並不是所有的菲律賓人都認同雙邊領導人對兩國關係的贊譽。中國領導人到訪前夕的一次民調結果顯示:84%的受訪者認為,菲律賓沒有積極阻止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發展是錯誤的。86%的受訪者支持菲律賓擴充海軍力量。由此看來,杜特蒂的民意基礎並不樂觀。杜特蒂的期望是,避免對中國採取對抗政策,並做出願意就南中國海問題展開談判的姿態,會給菲律賓帶來經濟上的實惠。

習近平到訪之際,馬尼拉街頭的抗議活動。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Aljibe

...但是對這一政策持批評意見的人則擔心,菲律賓作為一個小國,在和強大鄰國的談判中或許會吃虧。此外,還有很多人擔心,對北京示好會對傳統的美菲盟友關係產生消極的影響。二戰之後,美菲兩國簽署了安保條約。中國持續不斷的海上霸權行為令很多菲律賓人感到不滿。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菲律賓人信任美國的程度要遠遠超過中國。"

13年來,中國領導人對馬尼拉的首次訪問,也引起了《新蘇黎世報》的關注。該報也認為,杜特蒂极力修復同北京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但問題在於,他為菲律賓爭取來的經濟實惠,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該報寫道:

"大約兩年前,杜特蒂上台伊始就改變了菲律賓的外交路線。一方面,他對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大爆粗口。另一方面,則對北京積極示好,想必也是期望能夠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框架中開展經濟合作,並獲得基礎設施投資。

中國也立即給了一些回報:一次杜特蒂访問北京時,中國人向他承諾,將在菲律賓投資240億歐元。但是,迄今為止,幾乎沒有一項工程真正上馬。這當然同菲律賓冗長繁復的審批程序不無關係。但是,就總體而言,雙方經濟合作的成效實在是差強人意:菲律賓最大頭的發展援助資金仍舊來自日本,在菲律賓接受外來援助資金的總額中,來自中國的去年只佔大約1%。"

來自中國的經濟實惠不到位,杜特蒂将面臨強大內政壓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 Umali

只要來自中國的經濟實惠不到位,杜特蒂所面臨的壓力勢必與日俱增,畢竟他為修好同北京的關係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新蘇黎世報》接著寫道:

"投靠北京不僅損害了美國對菲律賓的信任,而且,在針對南中國海一塊礦產資源豐富的海域所引起的中菲主權爭議中,菲律賓也做出了巨大的讓步。以阿基諾總統為首的上一屆菲律賓政府曾於2016年在海牙國際法庭就此提起訴訟,並最終獲勝。法官們駁回了中國對上述地區提出的主權訴求。但是,此前不久就任總統的杜特蒂却沒有要求中國政府承認這一裁決。"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