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

德語媒體:互相嫌棄又互相需要的老夫老妻

2024年6月22日

周六的德語報刊,紛紛關注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南德意志報》將德中關係比作一場持續多年的婚姻,雙方都已經不想一起過卻又誰也離不開誰。《巴登報》則注意到哈貝克試圖緩和歐中關係,認為這說明哈貝克想當德國總理。

哈貝克在北京與多名中方部長會談
哈貝克在北京與多名中方部長會談圖片來源: Sebastian Gollnow/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必須繼續,但必須改變方式」為題,將德中關係比作一場正在經受衝擊的婚姻,而德國的配偶太過於強勢。

「愛情已經冷卻,但是雙方卻都無力分手。德中經貿關係差不多就是這樣,彷彿一場已經持續了許多年的婚姻:雙方沒法一起過,但又都離不開對方。」

「當初是多麼地美好!快速發展的中國成為了出口導向型德國經濟的增長引擎,也拉動了歐洲的經濟繁榮。如今,一旦離開了中國,什麼都無法運轉。中國就彷彿全球產業鏈網路中的蜘蛛,這場婚姻中的權力格局也已發生了劇變。因此,德國副總理哈貝克的訪華行程變得十分棘手。」

作者指出,哈貝克一方面擔心歐中爆發貿易戰,另一方面也想用產業政策手段來糾正歐中經貿關係的不平衡,從而讓德國以及歐洲擺脫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但是產業政策措施也會削弱歐洲人的公平貿易立場。

「不論如何,拉開距離是面對婚姻危機的正確答案。這意味著和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也發展良好經貿關係,德國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強勢的配偶。但是,德國無法終止這段婚姻,也不應該終止。不論中歐雙方在人權、俄羅斯、北京對發展中國家之霸凌等議題上有多大的分歧,仍然必須保持合作。要是沒有中國,就無法在全球層面上找到解決氣候危機的答案,也無從實現烏克蘭的和平、實現持久的繁榮。」

「所以,哈貝克就不得不左右平衡。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大國的經濟部長,他也許不想見到關稅;但是他同樣不想見到德國工業遭到中國電動汽車的碾壓。作為德國副總理,哈貝克則需要維護穩定的對華關係,但是又不能對人權、俄羅斯等議題視而不見。他此次中國之行,不僅僅是對最重要經貿夥伴的一次訪問,也是對歐洲人能否在這場婚姻關係中維護自身利益的一次考驗。」

哈貝克在上海出席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 Andres Martinez Casares/EPA-EFE/Pool/REUTERS

弗萊堡出版的《巴登報》以「哈貝克想要避免激化與中國的矛盾」為題,刊發短評指出,綠黨籍的德國經濟部長在歐中貿易爭端中展現出了務實立場,與其政黨的路線並不一致。

「哈貝克並不總是和自己政黨的方針保持一致,這一點在他最近建議暫停實施德國《供應鏈法》時就有所體現。而在中歐貿易糾紛中,情況則是這樣的:面對中國不公正的補貼,如果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懲罰性關稅,就可能遭致北京的反制措施。德國汽車產業當然對此感到害怕,而經濟部長哈貝克想要幫助避免矛盾激化。鑑於執政聯盟中總是綠黨在推動更強硬對華路線,所以哈貝克的立場十分引人注意。他還強調歐洲立場的重要性,這清楚地表明:哈貝克想成為德國總理候選人,因此他將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