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交通革命"中國造"

嚴嚴 摘編
2017年3月24日

在外界對中國汽車製造業提出缺少創先的憂慮時,德國《經理人雜誌》刊文指出,"現在看來,直到中國在汽車工業中崛起,甚至可能躍升佔據世界主導地位只是時間問題。"

China Ladestationen für Elektroauto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Jia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經理人雜誌》(Manager Magazin )網站以"六條線索告訴你,為什麼偏偏中國正躍升為世界汽車強國(Sechs Indizien, warum China gerade zur Auto-Supermacht aufsteigt)"為題,這樣寫道," 提到'Made in China'中國造汽車,歐洲許多人會想到一些中國車在歐洲遭遇的技術壁壘。在德國ADAC等機構進行的碰撞測試中,中國產汽車沒能通過強度測試曾引發轟動。此外,中國克隆西方汽車的舉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也讓外界對該國的創新力產生疑慮。"

"但現在看來,中國汽車工業崛起、甚至躍升佔據世界主導地位只是時間問題。近年來,隨著投資者提供大量的種子資金,中國相繼成立了許多新的汽車公司。"

"西方汽車企業毫不隱諱地認為,新一代交通革命將在中國開啟,並在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投入數億美元用於銷售和生產。中國躍升為新的世界汽車強國--這一論點很長時間以來已不再像五年前那樣不切實際了。"

接著文章列舉了證明上述論點的六條線索:

1.大即是美

文章解釋說,"9年前,中國的汽車年銷量為680萬輛。到2016年,這一數字翻了近四番,銷量近2400萬輛。因此,中國已成為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

2.北京關注創新

"不僅在品質方面,在創新方面中國也迎頭趕上。該國2016年成為電動汽車銷量最大的市場。生產商售出33.6萬輛電瓶車。中國汽車產量中,電動汽車佔1.6%,已經高於歐洲和美國。"文章指出,與外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相比,中國本土的電動汽車更受關注。

3.無窮無盡的資金

今年1月由一家叫"法拉第(Faraday Future)"的公司生產的首款電動汽車在美國亮相。文章作者提到,"這家公司的投資人為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此外,賈躍亭還斥資17億美元在拉斯維加斯建廠。另一家生產電動汽車的公司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FMC),其幕後投資者則是騰訊和富士康。"

"德國交易專家貝恩德‧埃格伯斯(Bernd Egbers)稱,中國投資者被視為擁有強勁經濟實力,尤其在國內市場擁有龐大銷售。此外,大部分中國投資者已從各種資金來源中受益,如從國有銀行獲得優惠。"

4.市場空白

文章接著寫道,"從汽車行業角度來看,摩托車和公共汽車的市場規模和重要性不大。儘管如此,一個調查研究顯示,這一市場卻具有潛在衝擊力。"

作者舉例說,"在中國許多城市禁止內燃摩托車上路,因此只能選擇電動自行車。有些地方當局幾乎只購置電動公車。……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中心表示,2016年,中國生產了約11.5萬輛電池式公車。"

文章接著分析了中國正躍升汽車強國的第五條和第六條線索:西方汽車製造商改變策略、汽車高管在中國企業找機會。從這兩條線索中不難看出,德國大眾等世界知名汽車製造商正把在中國市場的主要產品轉向電動汽車領域。他們認識到電動汽車在中國大有潛力可挖。

此外,已有一些知名西方汽車品牌的高層管理者在中國汽車市場尋求工作機會。作者提到了由騰訊和富士康合資開辦的電動汽車公司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FMC)。該公司目前的負責人正是德國寶馬集團的前高層卡斯滕‧布賴特菲爾德(Carsten Breitfeld) 。作者也指出,"這樣的人事更替在中國汽車業中並不鮮見"。

以F1賽車的速度增長

周五《法蘭克福匯報》也關注了中國汽車的話題,分析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如何做到2016年盈利增長126%。文章先是給德國讀者掃盲,介紹什麼是吉利汽車。接著又談到了吉利如何從2002年開始生產第一輛汽車,到有了今天的成績。

文章提到,"吉利汽車來自美麗城市杭州。這傢俬營汽車製造商旗下SUV的銷量以F1賽車的速度增長。現在吉利要走向世界。"

作者筆鋒一轉接著寫道,"不過直到現在,吉利汽車也未在國產汽車中佔據顯赫位置。而今年吉利卻公佈了一組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過去一年裡,吉利汽車銷量增加了50%。集團共售出76.6萬輛汽車。"

"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還有吉利盈利增加126%,達51億元人民幣。這是吉利周三公佈的財務數據。"

作者接著拿吉利的SUV和大眾的SUV"途觀Tiguan"在中國的銷售業績做比較後寫道,"吉利收購瑞典汽車沃爾沃的專利技術後,顯然不僅從汽車設計和客戶品味上都給吉利帶來了更優越的感覺。現在,很快世界其他地方也將領略到吉利汽車。吉利汽車總裁李書福最近表示,首先要在國內市場獲得成功,然後開始國際化擴張。"

不過,作者同時也指出,進入歐洲和美國的汽車市場可能並不容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