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令人憂心忡忡的未來

文山 摘編
2017年7月19日

周三的德語媒體,關注了中資海外收購引發的一些摩擦,以及中國竭力推行大數據、人工智慧背後的隱憂。

Schweiz China Syngenta Schriftzug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Reuters/A. Wiegmann

德語媒體:令人憂心忡忡的未來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德國之聲中文網) 蘇黎世出版的《金融經濟報》以"對等權利"為題刊發了一篇評論。文章注意到,德國政府不久前出台了一項新規,如果一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企業被出售予外國投資者,德國政府可以行使否決權。作者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妥當。

"只要德國政府認為其重要基礎設施受到了威脅--比如電力、水務、鐵路、機場--它就可以禁止這筆出售交易。這麼做的不只德國這一個國家。在美國,財政部下屬的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負責監管外國投資,防止其危害國家安全;該委員會此前還審核了瑞士先正達(Syngenta)售予中國化工集團的交易。法國人則多年來一直貫徹這樣的工業政策,其成效卻令人懷疑。"

"現在,德國人也要這麼幹了。這要歸因於中國資本收購機器人製造商庫卡。很顯然,柏林要就此向中國投資者傳遞一個訊號。中國人有著海量外匯儲備,能夠收購西方企業的先進技術,還能搶佔有利的市場地位。這是北京經濟振興戰略的一部分。"

"瑞士呢?先正達現在已經在中國人手裡,航空餐飲服務公司Gategroup也已經被海航收購,還有許多其他企業會繼續跟進。伯爾尼政府沒有合適的干預手段,而且現在也確實沒有什麼政界為此付出努力的消息。其實這樣挺好,否則就會為政府肆意干涉經濟大開方便之門。政府的交易否決權是對私有財產的粗暴干涉。再者:究竟應當依照何種標準來區分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投資者?難道是看資本來自於瑞典還是中國?"

"其實,真要為這種"保護國家安全條款"找理由,中國人自己倒是給出了挺不錯的一個:在海外肆意收購、同時卻不讓他國資本進入本國市場,這樣行不通。我們必須要向中國要求對等權利,而且要著重強調。否則,即便是像瑞士這樣小巧、開放、自由的經濟體,也遲早會不堪重負。"

遍佈中國街頭的攝影頭,現在更是添上了人工智慧的翅膀。圖片來源: Reuters/Kim Kyung-Hoon

柏林出版的《日報》則以"大家遲早會看到"為題,憂心忡忡地指出,中國人已經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先行一步,而政府則能利用這些數據。

文章首先舉出幾個案例,例如警方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從密佈的監控攝影頭中迅速找到拐賣兒童的人販子,並且在報案15小時後就將嫌疑人抓獲的事跡。隨後,作者還注意到,一些中國的人工智慧科技企業已經開始嘗試通過大數據預測某個人今後的行為;政府則計劃在2020年建立一套涵蓋生活方方面面的信用體系。

"政府官員在宣傳,這套社會信用體系符合每個人的利益。官方媒體則在不斷宣傳信用體系的道德意義,認為能夠塑造一種誠信文化。不過,政府的利益其實凌駕於一切之上。……但是,如何才能確保由政府推行的這一體系不被濫用?要是政府本身就不受公民監督呢?"

"我們無法確保這一點。在黑市上,許多包含個人訊息的政府、警方資料庫正在出售。一家中國報紙在一篇調查報導中不尋常地披露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要公民的行為被數字化,它也就可以被買賣。這就是21世紀公民所面臨根本問題的中國式解答:請監視我們!大家遲早會見到這一天。"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或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