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俄烏戰爭的教訓與台海局勢

2023年12月6日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悍然發動的侵略戰爭,帶給西方世界的一個沉重教訓是,為了達到目的,獨裁政權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那麼,這種教訓是否也適用於習近平對台灣提出的主權訴求呢?

Symbolbild I Lage zwischen China und Taiwan
圖片來源: Dado Ruvic/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已經在地緣政治層面對西方構成了挑戰,西方必須對習近平政權構成的威脅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並為避免東亞爆發戰爭付出切實的努力。這篇題為《台灣以及2022年2月24日帶給我們的教訓》的客座評論寫道:

"儘管習近平很早就已暴露出個人獨裁的跡象,但長期以來,習近平政權的新極權主義特徵卻一直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這樣做的惡果正在逐漸得到體現。習從未對毛澤東、大躍進以及文化大革命提出過批評。2013年的一次講話中,他還對否定列寧史達林的思潮提出過警告。對於發生在新疆的反人類罪行以及維吾爾人所遭受的苦難,習近平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基於他推出的港版國安法,數以萬計的香港人被迫遠走他鄉。而錯誤的清零政策也顯示出,習近平完全誤判了民眾對苦難的忍耐極限。

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地位賦予了習近平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同時還是中央軍委主席。來自美國安全圈的消息稱,習近平已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命令,最遲在2027年前為軍事攻台做好準備。按照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的說法,這並不意味著習近平武力攻台的決心已定。但鑑於習近平喜歡鋌而走險的做派,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即民主台灣現在的處境極為危險。

一名海上安全問題專家最近指出,中國正在進行'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海軍擴充'。此外,習近平還在不斷加強中國的抗制裁能力。但他為什麼偏偏要攻打台灣呢?畢竟這個民主島國並沒有對中國構成任何軍事威脅。但是,作為第一島鏈的組成部分,台灣是中國軍隊進入太平洋的阻礙,從而對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更何況,自家門前有這樣一個運作良好的民主典範,就足以讓台灣成為中共政權的眼中釘肉中刺。"

《新蘇黎世報》:台灣的處境極其危險。圖為今年四月中國軍隊在台海進行演習。圖片來源: An Ni/Xinhua/AP/picture alliance

評論指出,習近平已經年近古稀,他不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台灣的民主制度變得更加穩固。而俄烏戰爭以及中東衝突也有可能使習近平獲得了提前攻打台灣的勇氣。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一次採訪中,流露出一種觀點,似乎歐洲可以置身於中國、台灣和美國之間的衝突之外。如果馬克宏認為,台灣危機的升級是由於美國一手策劃,中國做出過激反應而造成的,那他就大錯而特錯了。他沒有意識到,捍衛自由、民主以及經濟發達的台灣,不僅符合美國利益,同樣也符合歐洲民主政體的自身利益。

台海戰爭將導致全球供應鏈的癱瘓,引發拋售黃金美債的浪潮,並會導致能源價格的暴漲。榮鼎公司的一項調研顯示,台海戰爭將會造成兩兆美元的經濟損失。那麼應該怎樣去做,才有希望避免這場災難的發生呢?雖然歐洲在東亞並不扮演安全政策方面的角色,但歐洲應當為美國提供有效的支持。也就是說,歐洲應當付出更多努力,確保烏克蘭贏得戰爭。普丁的慘敗將向習近平表明一點,即發動帝國主義侵略戰爭是不值得的。美國也需要同歐洲進行這樣的分工協作,以便有足夠的精力通過軍事威懾維持台海現狀。這一次,我們不應再次因為為時已晚而追悔莫及。"

由於阿根廷和法國提出異議,歐盟同南方共同市場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一事再度被迫推遲,《日報》發表評論稱,歐盟和南美國家爭執不休,只能令中國從中受益:

"很多經濟界代表都希望雙方能夠盡快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一方面是希望開拓新的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實現供應鏈的多樣化。問題早已不再侷限於經濟層面。出於應對北京的目的,歐盟希望可以同時為幾個戰略性問題找到解決方案。一方面借助同南方共同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減少對中國的高度依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阻遏中國迅猛擴展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中國對南美基礎設施投入了數以億計的巨額資金。過去十年中,中國對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的貿易額增加了95%,達到1920億美元。無論是銷售,還是採購,在南方共同市場中,中國正在快速超越歐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