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文章,批評中國現在的做法和3年前新冠疫情爆發最初階段一樣,都沒有提供有關病毒傳播的可靠數據。「這對全世界都會造成威脅。」評論寫道。
評論寫道:「人們可以用驚恐或沮喪的眼光來看待新冠疫情爆發三年後卻仍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即便用憤怒這兩個字形容也不為過。中國在經歷了一個失敗的清零政策之後突然一個急轉身,現在病毒大規模蔓延。就像在疫情開始時一樣,世界衞生組織(WHO)不得不一再催促督促,以查明在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中國官方通報的新冠死亡人數少得可笑。有關可能出現的變異株的可靠數據也沒有達到足夠多的程度。對中國政府來說態度始終都是一致的:寧可讓人們失去健康,也不能讓政權失去面子。」
評論指出:「在中國許多人現在將為領導層的無能付出生命作為代價。在世界其他地區,人們期盼不要再出現新的危險變種。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出現新的危險變種)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這就是為什麼世衛組織希望獲得有關中國疫苗接種率、重症監護室負擔和病毒基因測序的數據,同時並敦促中國最終接受外國提供的幫助。例如,接受使用更有效的疫苗。但現實看起來並不是這個樣子。哪怕是細小的一步也是巨大的政治。在中國居住的德國人現在被允許接種Biontech的疫苗,換取這一結果的前提是給在德國生活的中國人接種中國的疫苗。」
既然外界對中國的真實情況知之甚少,那麼該怎麼辦呢?評論寫道:「除了美國之外,歐洲第一批國家已經開始對來自中國航班上的旅客進行義務檢測。不僅是這樣的畫面讓人聯想到疫情爆發的最初階段,同時也暴露出無法就共同的應對措施達成一致的歐洲的無能。」
評論最後寫道:「夠了!現在要從最高的層面向中國加大施壓改變它的行為做法:對真實的感染情況保持最大的透明度,同時分享所有可用的數據。如果中國不能做到這一點,就只剩下一個最終結論:正如俄羅斯是世界和平的威脅一樣,中國也是對世界健康的威脅。」
2022年12月初,中國防疫政策突然180度大轉彎,放棄了嚴苛的「清零政策」,選擇迅速、全方位放開。此後,中國上下開始疫情海嘯。感染潮伴隨著搶藥潮,同時醫院和殯儀館人滿為患、不堪重負,情景可謂慘烈。
圖片來源: 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在中國12月初放寬防疫政策後,感染人數呈現爆炸式增長。據網傳的一份「12月21日國家衛健委會議紀要」,僅僅20天內,中國累計感染2.48億人,僅12月20日一天,全國就新增了約3700萬感染病例。彭博社以及《金融時報》從與會人士處確認了這份會議紀要的真實性。很多中國人的直觀感受是:身邊的人都陽了。黃桃罐頭也突然緊俏。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伴隨著這波感染潮的是中國各地民眾瘋狂尋找藥物、搶購藥物和血氧儀的現象。中國很多地方出現感冒退燒藥斷貨、短缺的情況,一些城市實施了藥物限購。這也引發一些質疑:政府為什麼沒有提前做好相應準備?與此同時,美國輝瑞公司研發的新冠口服特效藥Paxlovid更是一藥難求,印度版的仿製藥同樣被熱炒,中國媒體《第一財經》都在報導中表示,「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熟悉的橋段再次上演」。
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picture alliance感染海嘯也給中國衞生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人滿為患的醫院、生命垂危的患者、精疲力盡的醫護人員、殯儀館和火葬場排起長隊——這樣的畫面隨處可見。而中國官方公佈的新冠感染和死亡數據,與真實情況已完全脫節。根據官方數字,自12月初中國死於新冠的只有十幾人,這與民眾的認知、一些媒體發自醫院和殯葬機構的報導結論相差甚遠。
圖片來源: Dake Kang/AP/picture alliance很多媒體和公共號文章指出,中國的醫院和診所裡近日滿是老年人(圖為1月3日的上海同仁醫院)。早在12月中旬,外媒就陸續報導指出,北京等城市的殯儀館和火葬場異常擁擠。從12月中下旬開始,不少人在社媒貼出家裡有長輩去世的消息,甚至中國媒體也報了「6天,共和國痛失16位院士」這樣的消息。不過,中方的報導沒有點明這些高齡院士的死因。有網易公共號文章在12月24日說:「3天9位院士逝世,不缺醫療的他們都撐不住,更不用說普通老人了。」
圖片來源: 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前中疾控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12月底的鳳凰財經會上表示,他估計北京的感染率可能已超80%,甚至更高。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也於12月底稱,中國這一波疫情的感染率已經非常高,許多大城市已超過50%,農歷春節將達80%。上海交大和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團隊近日聯合發表的研究初步判斷,這波新冠感染潮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等大城市已於2023年元旦前後越過高峰。而農村地區將在一月迎來高峰。相比較城市地區,中國農村地區的醫療資源更匱乏(圖為四川資陽農村的一位患病老人)。
圖片來源: Tingshu Wang/REUTERS據英國健康資訊分析公司Airfinity12月下旬估計,中國目前每天數千人死亡,最終可能有上百萬人死於新冠(圖為12月18日北京的一家火葬場)。該公司還預測,中國染疫死亡將在2023年1月23日達到峰值,到時單日死亡病例將上升至2.5萬例左右。而1月23日正是中國農歷新年的大年初二。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中國官方在12月26日宣佈,從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對入境人員的核酸檢測及集中隔離,對國內的新冠感染者也不再進行隔離。同時在入境限制放寬後,將進一步改善外籍人士來華安排,在未來「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這讓一些國家開始擔憂來自中國的病毒輸入以及可能的病毒變異問題。日本、美國、法國(圖)等一些國家率先宣佈,對來自中國的入境者實施隔離或者核酸檢測等入境限制。
圖片來源: Aurelien Morissard/AP/dpa/picture alliance 昨天(1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新聞例會上表示,中國認為「部分國家採取僅針對中國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學依據,一些過度做法更讓人不能接受」。她說:「我們對試圖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達到政治目的的做法表示堅決反對,將針對不同情況本著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法蘭克福匯報》對此發表評論稱,「以前的封城大國現在突然惱羞成怒,只是因為其它國家要求從中國來的旅客出具新冠病毒檢測陰性報告。與其發出一些空洞的警告,北京方面還不如向外界完整說明中國國內的疫情情況。」
評論寫道:「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中國政府採用各種伎倆讓自己『與世隔絕』。而且不顧人員和經濟損失的在中國國內一切地區也搞封城。北京教導全世界,這才是處理新冠疫情的唯一正確方法。」
「國家和黨領導人習近平宣佈他的國家是所有其它國家的榜樣。但病毒不吃這一套。所謂唯一的正確道路被證明是一條錯誤的道路。新冠病毒現在在中國人群中找到了理想的傳播條件,這同時也加劇了世界其它地區對潛在危險變種出現的擔憂。」
評論批評指出:「荒謬的是中國竟然對於其它國家採取的和正在考慮採取的應對措施公開表達憤怒。甚至沒有人打算做任何直到最近在中國還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如果中國政府停止發出那些空洞的威脅,而是提供完整全面的訊息,這恐怕才是理性的做法。」
評論寫道:「不幸的是,北京目前的態度仍然反映了過去那些年的傲慢。習近平讓他自己和他的追隨者們都相信,只要他的國家想做得足夠深入,就能打敗這一場大流行病。但這一想法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無稽之談。中國的領導層最終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