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只靠經濟 永遠當不了老大
2017年7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維也納出版的《新聞報》以"尋找未來的全球領袖"為題,刊登了一篇由普林斯頓大學歷史、政治學教授詹姆斯(Harold James)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認為,隨著美國與英國的自我孤立,全球化急需新的目標和新的組織者,而且這不僅僅事關世界經濟。
"全球化需要新領袖、新目標--伴隨著這一認識,中國與歐洲(尤其是德國)正逐漸自視為世界秩序的新捍衛者。事實上,中德兩國也確實在許多重要議題上日趨一致。兩國都在巴黎氣候協議的框架內強調了減排的義務,而面對日益盛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兩國也形成了非常明確的德中聯盟。"
"現在,德國政界正在研究怎樣才能讓德國取代美國,引領全球化。但是,德國實在是太小了,況且,在歐元區內,德國的地位也還持續受到金融危機的長期影響。"
"而中國想成為全球領袖的努力也面臨著不少阻礙。中國的金融體系依然相對不發達,抵禦危機的能力較弱。新的'一帶一路'規劃則會造成新的依賴,還可能讓亞洲地區已有的對立局面進一步加劇。要是成為全球領袖國家,中國還會引發大家對民主制度命運的擔憂。畢竟在發達國家,全球化的批評者想要的是更多、而非更少民主。"
"當然,成為全球領袖的某些條件,德中兩國已經具備。中國現在已經有了頂尖的大學,德國則有強大的聯邦制民主體系,還堅定地走歐洲一體化路線。但是,一道菜之可口,必須要所有食材齊全才行。美國強大的世紀,它依靠的是強有力的政治機構、共同的價值觀、充滿生機的文化。只靠經濟的全球化,永遠行不通。"
周六出版的《南德意志報》則刊登了其駐華記者撰寫的專欄文章"北京的比基尼"。在中國已經生活數十年的作者,一方面承認在服裝時尚上,中國與西方已經很接近,但同時也留心到許多非常有趣的"中國特色"。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經提到過中國是'提手袋的男人'之最後的庇護所。現在,我要強調,在北京、上海、深圳,提手袋的男人還往往會被女友或二奶當作'提女士手袋的男人'使用,不過這一般不會是老婆。這些男人緊緊跟在女友身後,保持兩步的距離,減輕她們的購物負擔。購物之後,他們則變身為'提購物袋的男人'。"
"我見過的國家中,中國是唯一一個農民經常穿西裝干農活的國度。這當然是非常便宜的西裝,可畢竟是西裝。"
"'澤民褲'曾經在00年代中期之前在黨政幹部中間流行。我以時任中共總書記的名字命名這種時尚,是因為江澤民當年總是這樣穿褲子:褲腰拉到肥大的肚子之上、緊貼著胸部之下,好比氣球。"
"尼龍絲襪也具有強健的生命力。即便是中年男人也會穿。而且在中國的尼龍絲襪也有各種樣式的黑絲。"
"胡同裡的睡衣是北京人舒適的出門服裝,地位相當於德國人寬松的運動褲。而所謂'北京比基尼'也是胡同文化的一部分。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北京人就會穿出這種'比基尼',事實上它也很容易自己剪裁:將背心向上捲到胳肢窩處,從而盡可能多地露出肚皮。還有一個可選件:用雙手在肚皮上有韻律地拍打。這一時尚只適用於男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