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告別極樂園」

任琛(摘編) 2015年9月2日

德語媒體關注在股市和危機中動蕩的中國經濟,指出德國車商在中國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同時,在經濟發展受挫的過程中,中國的一大競爭者——印度是否有理由幸災樂禍,也是德媒關注的話題。

Symbolbild Autos deutscher Herstellung in China
股市動蕩,讓國人對德國汽車的消費熱情有所下降圖片來源: P. Lopez/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國股市極度動蕩、最新經濟數據令人堪憂的時候,《新德意志報》(Neues Deutschland)發文關注中國經濟震蕩中的德國車商,指出:"在過去幾年中,德國汽車行業依賴新興國家市場的繁榮發展,尤其是中國。常規產品在那裡銷量喜人。但人們在這一過程中卻忽略了未來重要的任務。汽車行業面臨著大規模結構轉型。德國車商深受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

在這篇題為"告別極樂園"(Abschied aus dem Paradies)文章中,作者指出:"所有的市場觀察者們都明白,(中國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不可能無止境的繼續下去。實際上,2014年的增長速度就已經告別了兩位數時代,只達到了6.9%。"

作者隨後引用倫敦Evercore ISI公司的汽車行業分析師埃林霍斯特(Arndt Ellinghorst)的話寫道:"如果沒有中國,大眾汽車和整個德國汽車工業無法生存下去。"作者指出:"大眾汽車今年第二季度向中國銷售了該集團總產量36%的汽車。寶馬的這一比例為20%,戴姆勒也達到了16%的水準。所有這三家企業都計劃明年繼續投資新產能。所有的投資額加起來能夠達到500億歐元左右的水準。也就是說,德國車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還會加劇。"

賓士在中國市場繁榮時期的表現不如其他德國車商。在回落時期,卻異軍突起。圖片來源: Gou Yige/AFP/Getty Images

文章隨後分析稱:"但中國如今的經濟狀況並不穩定,這也會給汽車行業帶來較大的影響。一方面,股票市場最近的市值萎縮奪走了許多人的購買力。同時,人民幣的不斷貶值也讓進口產品明顯變得更貴。"

作者認為:"這給中國老百姓留下的印象是:黨和國家領導層無法真正的掌控經濟發展的命脈。在人心惶惶的時代,錢帶子不再像過去20年繁榮發展時期那樣寬松。另外,中國在汽車生產能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除了國際型集團以外,還有超過30家中國車商也參與到爭奪客戶的競爭中來。如果增長速度只停留在一位數的水準,就不足以長久地將這些巨大的產能利用起來。其結果就是價格戰的上演和一場大規模的惡性競爭。由於國際車商的成本結構,它們不太可能贏得這場競爭,除非它們改變策略,以後將中國產汽車出口到其它市場和地區,比如說東歐和南歐。"

中國危機 印度幸災樂禍?

《新蘇黎世報》則從中國一大鄰國--印度的角度來分析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危機會給印度帶來怎樣的希望。指出:"印度領導層從鄰國(中國)的經濟動蕩中看到了自己的機會。"

在這篇題為"中國危機喚起希望的地方"(Wo Chinas Krise Hoffnungen weckt)的文章中,作者在開頭寫道:"沒有其它任何國家的政治層比印度,對中國經濟的近期發展狀況評論更加樂觀了。雖然德裡方面不願公開承認,但在這裡的許多問題上,人們都願意直接和競爭者中國進行比較。這種思維邏輯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如果中國陷入困境,對於印度來說只能是好事。"

文章隨後寫道:"排除這種競爭思想不說,中國的動蕩對印度的影響不及其它國家。雖然孟買股市損失慘重,甚至於本周二跌至一年多來的最低水準。但印度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國內消費,中國對原材料需求的降低對印度的影響比對其它地區更加有限。"

因此,作者在文章結尾寫道:"作為投資目的地和生產地,印度很有可能從中國的危機中受益。但它為此必須創造一定的條件。對國家銀行施加政治影響肯定不是康莊大道。更加正確的是實施那些迫在眉睫的改革。可是,在今年秋天印度比哈爾邦舉行一系列重要選舉之前,這樣的改革又無法進行。所以說,印度目前還沒有真正的理由看著中國所面臨的問題而感覺幸災樂禍。"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