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圍繞中國利益的權力鬥爭

2022年11月12日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在經歷了北京的鐵腕以及對俄羅斯天然氣咎由自取的依賴後,最終的問題是如何避免過度依賴導致的重大風險。

Bundeskanzler Scholz besucht China
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第17屆德國經濟亞太會議本周日(11月13日)在新加坡舉行。《法蘭克福匯報》周六在題為"圍繞中國利益的權力鬥爭"評論中指出,這場亞太會議蘊含衝突,德國經濟界高管們必須證明, 他們的中國政策是正確的。

評論開頭寫道,這場經濟會議乍看之下是關於亞洲市場的戰略,但檯面下卻是一場圍繞著"中國定位"以及德國五大企業巴斯夫、大眾、戴姆勒、寶馬和西門子的商業利益權力鬥爭。這五家企業便佔歐盟在華直接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在經歷了北京的鐵腕以及對俄羅斯天然氣咎由自取的依賴後,最終的問題是,在日益具侵略性的世界中,如何避免過度依賴導致的重大風險。" 這些風險潛伏在貿易鏈的兩端,例如購買稀土或半導體時只依靠少數供應商;此外對已極具規模的市場的依賴使得這些市場變得不可或缺。"兩者都讓人容易受到勒索。只有愚鈍的商人才會將自己託付於一個市場或一個供應商。"

評論作者Christioph Hein指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俄羅斯天然氣便是一例。"經濟界也低估了北京對權力的追求,最終可能導致對台灣的侵略戰爭。然而,在經歷俄羅斯災難後,德國企業對華投資絕對禁不起再受到損害,儘管這對人權活動人士而言將苦不堪言。與屆時將爆發的風暴相比,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所導致的後果只是小巫見大巫。"

"俄羅斯和中國無法輕易被取代。但從失敗中汲取的教訓是要檢查新夥伴是否合適。鑑於中國日益增長的風險,那些迄今為止在中國面前相形見拙的國家-例如印尼或印度-如今可能會顯得更有吸引力。"

作者提出了圍繞著路線轉變的基本問題:"政治在多大程度上凌駕於經濟之上?政府只能警告企業管理者,或能強迫他們作出放棄某地的決定?還是只有作為所有者的股東有權這樣做?"文章指出,德國政府擁有一些槓桿措施,可以阻止不受歡迎的投資者來到德國,也可以拒絕為企業提供擔保。

文章最後寫道,在亞洲的德國商人仍被視為"有信譽的商人"典範,但信譽不僅僅是賬目乾淨。"誠實行事也意味著以可持續的方式開展業務,否則投資者和員工都將是輸家。如果亞太會議的辯論也能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身的立場,將是一件好事。"

德國副總理、經濟部長哈貝克認為,德國經濟對中國太過依賴圖片來源: Britta Pedersen/dpa/picture alliance

綠黨籍的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本周末將在新加坡出席德國經濟亞太會議。他對德國媒體表示,德國經濟對中國有太深的依賴,未來的目標不是與中國脫鉤,但必須讓自身經濟變得更強勁。

哈貝克在飛往新加坡的專機上接受德國電視台n-tv訪問,談及德國經濟對中國依賴的危險程度時表示:"德國對中國的依賴太大。在某些領域,例如關鍵的原材料,這種依賴性幾乎是百分之百。如果中國作為銷售市場消失,一些德國工業將無所適從。這是十幾年來形成的取向所導致的結果: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低廉的生產成本是唯一的制勝關鍵。此外,中國將龐大的原材料儲備以低價拋向市場。"

哈貝克認為,儘管實踐困難,但德國必須改變上述思維。"我們必須制定規則和激勵措施,改變公司投資決策的實踐過程。其中勢必會出現衝突。我們正塑造一個過程,它需要耗費許多年,不能想著一蹴而就。這不是為了與中國脫鉤,但最終德國經濟應該更加強勁。"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