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在資本主義中摸索的中國
2016年1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時代線上》周三在一篇題為"市場經濟:中國在資本主義中摸索"(Marktwirtschaft : China tastet sich in den Kapitalismus )的文章中指出,由於政策反復以及不良的溝通,中國迄今無法成功阻止景氣衰退,而中國經濟的跌宕起伏也波及了德國企業。
"中國經濟正經歷嚴重放緩,而且波及了德國。去年中國官方公佈的經濟增速'僅有'7%,創下25年來的新低。兩位數增長的時代已成往事。但人們必須注意,與幾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又有所成長。即使增長率降低,其總合依舊意味著絕對的大幅增長。至於中國官方公佈的統計有多可信,那又是另一個問題。"
"中國的景氣衰退,部分是北京政府有意而為之。共產黨希望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將經濟轉向以內需為導向。世界出口大國德國因此受到影響,尤其是汽車行業和機械製造業。"
文章接著指出,中國股市在新年開局後,滬深股市大幅低開,兩度觸發熔斷機制。德國股市也出現下跌,全球油價隨之下滑。"為何全球投資者的反應如此驚慌?答案很簡單:在過去幾年裡,全球經濟增長的大約一半來自中國。當地的經濟學者形容中國是全球火車頭。長時間以來,中國與美國競爭著'全球最大經濟體'的頭銜,究竟誰先誰後,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文章指出,多月來,北京政府幾乎是以笨拙的手法應對其股市的動蕩不安。股市繼續大幅波動,許多股票被過度炒作。監管機構出台了各種嚴厲措施,但多數未見成效。"政策的反復以及溝通不良:中國政府同時犯下了多項決定性的失誤,安聯首席顧問、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前高管埃利安(Mohamed A. El-Erian)如此說道。"
"北京越出手干預,投資者就越發不安。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何珊卓(Sandra Heep)指出:'如今形成了一個印象,即中國政府無法再控制住局面。'她表示,中國沖動地嘗試實施緊急措施,起因於北京政府難以解決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中國政府希望能繼續控制經濟,另一方面又渴望能從自由市場力量的有效競爭中獲益-也因此才開放金融市場。何珊卓指出:'只有共產黨交出權力,才能成功解決這樣的矛盾狀況。'"
和平使者
阿富汗、中國、美國和巴基斯坦周一就終結阿富汗問題舉行四方會談,會議的主要目的是重啟和平進程,與塔利班展開和談。《柏林報》在題為"中美擔任和平使者"(China und USA als Friedensstifter)的文章中指出,美國與中國罕見地共同扮演起"和平使者"角色。這兩大勢力在東亞正進行軍事和外交對抗,但在阿富汗問題上,美國和中國又需要彼此的協助。
"華盛頓需要中國的斡旋,以說服巴基斯坦軍事高層參與阿富汗會談。中國則擔心戰爭地區的極端伊斯蘭主義,可能對穆斯林人口居多的新疆自治區帶來影響。"
"關鍵的還有中國向巴基斯坦承諾的多達460億美元的經濟走廊協議。北京對這條通往西方的新絲綢之路抱以極高的經濟期望。阿富汗政府顧問塔曼‧阿希(Tamam Asey)在宣佈中國願與地緣政治競爭者美國共同在興都庫什擔任和平使者時表示:'歷史中不乏案例顯示,崛起的勢力因為鄰國的局勢動蕩而沒落。' "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