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增長的陷阱

文山 摘編
2019年4月22日

儘管面臨眾多不利因素,中國經濟依然在快速增長。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又有哪些隱憂?中國經濟如今最急需的又是什麼?德語報刊評論、分析了這些話題。

China Container im Hafen Shanghai
上海洋山港的貨櫃码頭圖片來源: Reuters/A. S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中國應當揮別增長癖"為題,刊發評論認為近期中國高於預期的經濟增長率是北京用不可持續的手段換來的,中國真正需要的是切實的改革措施。

文章注意到,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6.4%,似乎沒有受到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但壞消息是,這種強勁的增長動力是由國家出錢買來的。政府沒有推動必要的改革,反而大規模干預經濟。這些手段包括減稅、增加銀行信貸、提高基建投資等。

"國家主席習近平現在不能接受經濟領域的負面消息,尤其是在今年。10月1日就將迎來中共建政70周年的國慶日,而這個政權的合法性正是建立在經濟高速增長之上。共產黨官員向民眾許諾更好的生活水準,從而要求他們服從。

"所以,北京採取了防止經濟降溫的措施,但是中央政府也正因此犯下曾經犯過的錯誤。"

"現在的增長是用增發信貸換來的。習近平繼承了前任的衣缽,力爭在2020年將GDP增長到2010年水準的兩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北京必須維持年均6.5%的增長率。而今年,中國政府制訂的增長目標在6.0%到6.5%之間。

"中國政府現在本該在開支問題上非常謹慎,但是通過上述雄心勃勃的目標,北京正在間接地呼籲各級官員,盡一切努力去維持高增長率。然而,這樣的手段卻無法實現亟需的經濟轉型。

"中國必須揮別增長癖。為經濟增長制訂具體的目標,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政府必須能夠靈活地應對各種挑戰,而非毫無必要地拘泥於僵化的目標。只有這樣,北京才能推動轉型。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此高的增長率不可能永遠有利。也因此,北京應該推動轉型。屆時,受益於轉型的不僅僅是中國自己,還有整個全球經濟。"

青島港貨櫃码頭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瑞士《金融經濟報》則刊登了由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奇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中國避開中等收入陷阱"為題,一方面指出中國能夠避開這一許多發展中國家曾經跌入的陷阱,另一方面也呼籲,北京更應該擔心的是生產效率下滑,而不是單純的增長率。文章指出:

"在評估一個國家發展前景時,生產效率增長是比GDP增長重要得多的指標。因此,我們更加擔心的是中國有可能跌入生產效率陷阱,而不是增長陷阱。幾名中國學者近期的一項有關全要素生產率(TFP)的研究,稍許讓我們寬心。該研究指出,在過去40年間,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出現過好幾次中斷,不過最近5年的增長趨勢卻顯現出積極的基本趨勢:年均全要素生產率增幅約為3%,第三產業的增長尤其強勁。儘管中國的總體GDP增長正在放緩,但是,向服務業的轉型將有助於顯著提升中國經濟的總體生產效率。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是否能夠維持近年來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是否能夠得益於不斷增多的存量資本?中國經濟正在越來越依靠自己內部的創新,受過良好教育的科技工作者能夠帶來可持續的高生產效率。根據中國學者的前述研究,如果中國能夠做到這些,中國今後5年的GDP年均增長率依然能夠維持在接近6%的水準。這也將符合中國的長期目標。

"中國經濟每年增長10%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去相信,中國製造業的真正轉型,在於從重量到重質的轉變。"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