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和俄羅斯給太空計劃踩剎車的時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卻大步趕向前。"《焦點線上》一篇文章開頭這樣寫道。作者援引澳洲航天專家瓊斯(Morris Jones)表示:"我認為,中國現在的技術僅比美國落後十年。中國已經是個全球的領導者,如果現在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北京也可能會在航天領域佔主導地位。"他還指出,印度在航天領域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不過與中國差距還很大。印度的衛星技術雖然很先進,然而火箭技術以及載人航天的發展還不夠。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Tang 尤其是中國的航天努力讓美國感到不快。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主席丹尼斯‧謝伊(Dennis Shea)曾經在美國眾議院太空與科學技術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中國更慎重、更全面的做法將為其帶來新的機會,在不遠的將來通過太空項目獲得重要的經濟、政治及外交利益。"他提出疑問:"我們是不是在太空競賽中已輸給了中國?"
自2003年起,中國成為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可以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國家。11月末,兩名太空人結束了中國迄今為止最長的太空之旅。天宮二號為中國空間站的完成做準備。按照計劃,空間站將於2022年建完。如果ISS國際空間站按照計劃於2024年停止使用,中國將成為唯一在太空擁有永久性空間站的國家。
12月27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了《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回顧了過去5年取得的成就,並對未來5年進行展望。其中透露中國計劃在2018年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發射首枚火星探測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 12月27日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提到中國計劃在2017年實現月球表面著陸並采樣返回、2018年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任何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著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NASA 而在月球的正面,已經有許多各國的探測器甚至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圖為跟隨嫦娥3號一同登上月球的中國第一艘月球車—玉兔號的模型。玉兔號在月球表面工作972天後,已於2016年7月31日晚停止工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白皮書也再次提及了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測計劃,計劃在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並表示此後還要開展火星采樣返回的關鍵技術攻關——人類至今沒有任何航天器從火星返回地球。這是2016年8月公佈的中國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外觀設計構型圖。
圖片來源: Reuters/China Daily 在2020年發射的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中,還將攜帶一台火星車。按照設計,火星探測器還將攜帶13台科研載荷,其中包括火星全球遙感相機、火星地表下探測雷達等設備。
圖片來源: Reuters/China Daily 除了火星和月球,白皮書中還提到要在今後五年內開展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啟動工程實施,研究太陽繫起源與演化、地外生命訊息探尋等重大科學問題。圖為木星及其衛星。
圖片來源: NASA/JPL/DLR 而在運載火箭方面,中國同樣也雄心勃勃。白皮書中計劃,今後五年內,將展開重型運載火箭工程。迄今為止最重的中國火箭長征5號已於今年11月從海南文昌發射, 其發射重量超過800噸。
圖片來源: REUTERS/China Daily 值得注意的是,用於發射重型航天器的海南文昌發射場已經於今年6月投入使用。圖為今年6月從該基地首飛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征7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Y. Jun 令人驚訝的是,白皮書對載人航天只是寥寥數筆: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對接;完成空間站各艙段主要研製工作,開展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和營運;提升載人航天能力,為載人探索開發地月空間奠定基礎。圖為今年10月神舟11號載人飛船與天宮2號實驗室對接的合成照片。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Xinhua/Q. Zhendong 不過,白皮書中花了較多筆墨描寫了過去5年中載人航天領域的成就,稱「中國已突破掌握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航天員中期駐留等載人航天領域重大技術。」圖為10月17日,即將搭乘神舟11號開始太空旅程之前,兩名太空人陳東和景海鵬(右)向歡送人群揮手致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 在過去五年間,中國還先後將兩名女性太空人送入太空:劉洋與王亞平(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白皮書還提到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表示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後,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原本計劃在導航系統上與歐洲合作,共同開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圖)。然而,由於歐洲各國之間協調不暢,項目進展緩慢,導致中國決定「單干」。不過,在27日公佈的白皮書中,中國方面強調將進一步加強國際航天合作,並且提到中國與歐洲已經簽署了《2015-2020年中歐航天合作大綱》。
圖片來源: ESA
此外,中國也計劃在2020年左右向發射火星著陸器。中國發射的衛星超過180個並且計劃建立自己的全球導航系統。文章寫道:"中國軍事戰略家相信,能夠主導航天的就是未來戰爭中的勝者。這其中包括在宇宙中收集和傳送訊息,或者是破壞敵人的這種訊息傳輸。早在2007年,中國就成功測試了反衛星武器(ASAT),這在國際上引發了憤怒的情緒。"
題目為"航天競賽:中國和印度為'未來之戰'做準備"(Wettrennen im All: China und Indien rüsten sich für "Kriege der Zukunft")的文章接著提到了印度:"2014年,印度成為成功送探測器到火星的亞洲國家。印度也計劃建立自己的導航系統。未來5到6年,印度也準備發射載人飛船。2014年,印度成功發射了無人太空艙。"
大約90%的航空技術可以軍民兩用,這並不是秘密:"所以,印度和中國的太空計劃背後也存在強烈的軍事目的,這反映了地區的緊張氣氛和與美國的緊張關係。"
抗霾的洋"北漂"
《柏林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關注到一位在中國對抗霧霾的瑞士人李牧(Liam Bates)。作者開篇寫道,每年北京購物中心洋溢起聖誕氣氛的時候,這個城市也迎來霧霾期:"這個時候,來自瑞士發明人、商人李牧的產品銷售就會上升。"這名28歲的瑞士人發明了一款空氣淨化器。他說:"市場當然很巨大,我們找到了一個金礦。"
他並不是工程師,李牧形容自己是一個多功能人才。最開始他十分迷戀功夫,16歲的時候到中國的少林寺學藝。在瑞士讀完高中後他去了加拿大的溫哥華。在那裡學習了電影製作和漢學。之後他搬到北京,進入電視界,他擁有一檔大型旅遊節目。
入冬以來,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華北東北和華中地區多次受到霧霾的侵襲。中國開始首次動用霧霾紅色警報,即最高級別的警報。然而中國並不是孤立現象。讓我們看一眼地球村裡全球化的霧霾情形。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Photoshot 北京,其PM2.5近年來經常突破500ppm,遠遠超出世衛組織推薦的準則值(20),也超出中國自己的法定上限(75)。2015年12月8日北京市首次發布最高級別即紅色霧霾警報,為期3天。穹頂之下,霧霾之中,天安門都快消失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pa/W. Hong 中國霧霾在擴散,在向南挺進。超級大都市上海也難於倖免。這是上海2015年12月的一天。外灘成了霧裡看花的地方。不過上海畢竟處在入海口處,海風一來,雲消霧散,霧霾也堅持不了幾天。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Eisele 擁有1400萬人口的德黑蘭是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今年12月19日該市出現重度霧霾,當局要求關閉學校和幼兒園,並降低車輛出行的密度。一些工廠也被勒令停工。世衛出具的潔淨空氣指數為0至50,而德黑蘭則達162,是最高級別的污染度。這裡空氣污染的元兇是機動車輛,除500萬輛轎車外,每天上路的還有同樣數量的摩托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A/F. Bahrami 阿瓦士遙居榜首,堪稱世界最骯髒城市。罪魁禍首是城市周圍的重工業區,包括石油、金屬和天然氣工業。
圖片來源: ISNA 2014年3月,法國首都巴黎也遭到了嚴重霧霾的困擾。該市的PM10濃度一度達到了180ppm,突破了WHO的指導值(50)、歐盟的法定上限(100)。即便與中國目前的標準(150)相比,也是偏高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霧霾期間,巴黎全市的公共運輸地鐵系統宣佈免費,以鼓勵市民使用公共運輸出行。值得一提的是,汽車限行措施並不涉及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此外,如果一輛轎車中乘坐了至少3人,也不受限行規定的影響。
圖片來源: by-sa-GNU1.2. 蒙古國首都不但是氣溫最低,也是世界污染第二嚴重的城市。在寒冷的冬天,燃煤和燃燒木柴導致這座城市60-70%的霧霾。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landov 在30年內,擁有990萬人口的這一大都市的汽車數量從18萬增加至近350萬輛。儘管如此,空氣污染的元兇仍是煤電廠,排放近八成空氣污染物。
圖片來源: imago/Hindustan Times 空氣污染是巴基斯坦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特別是該國第二大城市拉合爾。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擁堵和垃圾焚燒,以及周圍荒漠地區的塵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沙塵暴會使霧霾加劇,因為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會進一步升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開羅糟糕的空氣品質導致長期呼吸道疾病、肺癌等疾病,每年約1萬-2.5萬人死於相關疾病。污染主要源於交通擁堵和工業的迅速發展。
圖片來源: DW Akademie/J. Rahe 根據德國美因茨市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Planck-Gesellschaft)的分析,紐約和東京每年約500人因空氣污染死亡,而在700萬人口的達卡,這一數字達到近1.5萬人。研究者測量發現,那裡的SO2濃度為全球最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莫斯科也會陷入霧霾之中,但它的空氣污染成分不同。莫斯科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全年的西風至少給城市西部帶來略乾淨些的空氣。這是2014年的一張圖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墨西哥城的地理位置是霧霾進一步加劇。這座城市處於盆地中,外圍是5000米高的火山。由於空氣中大量SO2和碳氫化物,墨西哥城曾長期是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紐約的細小顆粒物濃度為每立方米21微克,是美國空氣最乾淨的大城市。紐約著重對汽車排氣系統的更新,使用生物柴油,擴大公共交通體系,來減少廢氣污染。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manda Hall/Robert Harding
標題為"與北京的霧霾抗爭"(Kämpfer gegen Pekings Smog)的文章接著寫道李牧關心空氣品質的初衷:"在溫哥華結識的未婚妻第一次來北京找他時出現嚴重的哮喘。隨李牧搬到北京後她還是有呼吸問題,李牧開始了關於霧霾的思索:"他對這件事情像著了魔,買了專業的顆粒測量儀器,對市面上的空氣淨化器進行系統測試。他的結論是,這些機器都沒有什麼用。"
作者Finn Mayer-Kuckuk接著寫道,李牧創立了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空氣淨化器。公司推出另外一款熱賣產品是價格不高的空氣品質檢測儀"鐳豆"。這些天北京戶外霧霾天,室內,李牧發明的空氣淨化器自動開到最足馬力:"哮喘患者感謝李牧。曾經的未婚妻現在已經是他的妻子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