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如何面對手握王牌的中國?

任琛(摘編)
2019年3月11日

在如何面對中國崛起的問題上,德國媒體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有些人覺得德國現在是時候該反思一下政治和經濟界對中國的曖昧態度。另一些人則覺得過去的曖昧還遠遠不夠。

China Peking Chinesische Flagg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發表了題為"從客戶到競爭者"(Vom Kunden zum Konkurrenten)的評論文章,指出德國必須重新定義和中國的經濟關係。

作者在文章開頭寫道:"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德國所有有關中國的討論都被一種觀點所主導: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對於德國工業界及其增長潛力來說是如何的至關重要。出口商們的眼中閃爍著美元的標誌,看上去未來有無限的可能。德國基民盟籍總理基興格(Kurt Georg Kiesinger)1969年在講話中三次用手敲著演講台、用'中國,中國,中國'的說法警告共產主義威脅的那傳奇一幕早已經成為歷史。"

中國對庫卡的收購可被視為「關鍵事件」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K.-J. Hildenbrand

文章隨後寫道:"中國已經從純粹的消費和工業產品進口國,以及德國各大公司延長的生產線變為如今能夠自行生產當年進口的那些產品。德國人在太久、太久的時間裡對這一潛移默化的轉變視而不見。不久前公佈的德中貿易逆差就是一種量化性的體現。不僅如此,歐洲、尤其是德國為了維持汽車和高端工業產品的出口率,在友好的支持下眼看著中國憑著政府的補貼和傾銷價格把德國開發的一項具有未來意義的科技--太陽能技術活活毀掉。此外,在鋼鐵市場和其它經濟領域也能夠看到類似的發展趨勢。"

評論文章作者施勞赫(Rezzo Schlauch)作為德國經濟部曾經的國務秘書,重點提及了中國企業對德國機器人製造商庫卡的全資收購,並將其稱為"關鍵性事件",寫道:"當時的經濟部長嘉布瑞爾(社民黨)以及歐盟專員厄廷格(Guenther Oettinger)是政治沙漠中孤獨的吶喊者,他們當時要求為庫卡找到一種'德國的'解決方案。然後馬上招來市場經濟高僧的反對,在他們的經濟評論中一邊倒的鼓吹國家主導經濟的風險,說這可能會成為一種罪過。"

"在這裡有必要說清楚:當時對此沒有干預才是罪過",作者用單獨一段寫道。

隨後作者陳述分析了與庫卡收購有關的一些鮮為人知的背景,寫道:"所以說,這個時候來自巴登 -符騰堡州的福伊特公司(Voith)向中國發出批判性的聲音,並要求應該採取措施應對那些實力雄厚的中國冠軍企業就讓人感覺有些奇怪了。為什麼奇怪呢?因為正是福伊特公司作為庫卡曾經的大股東,從那起收購案中收獲了13億美元。而它和西門子當時其實完全可以聯手把庫卡這個製造業機器人的關鍵企業留在德國手中。而且像西門子公司這樣,在整個庫卡案中表現的不願意參與,而如今卻在面臨中國鐵道技術競爭的時候呼喊政府伸出援助之手的做法就更無法令人信服。"

中國搭建「一帶一路」之橋 到底是福是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Z. Huansong

中國手中的王牌

而施勞赫所批評的德國各界過於強調中國市場巨大體量的說法,正是德國《經濟周刊》專欄作者恰博(Markus Zschaber)在最新的評論文章中所再次強調的。在題為"絲綢之路--中國(股市)的成功之路"的文章中,作者在引言中寫道:"有關中國經濟的預測讓有些投資者對這它產生懷疑。但對於其它人來說,這反而可能會成為入場的訊號。因為中國的手中還有一張大大的王牌。"

作者眼中的這張王牌就是中國的"一帶一路", 他在文章中寫道:一帶一路讓中國"有潛力讓所有預言其厄運的人啞口無言:新絲綢之路可以繼續穩固中國作為亞洲和歐洲經濟發展引擎的地位。"

文章在分析列舉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後指出:"新絲綢之路的重點就是中國有可能讓它的貿易戰對手--美國嘗到慘敗的滋味。許多觀察者們甚至認為,讓川普挥舞關稅大棒向中國宣戰的根本原因就是這條絲綢之路。他們認為美國非常害怕中國落實這個項目。而他們的擔憂在中國憑借一帶一路可能會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背景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一帶一路已經有力的向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宣戰。"

作為資產投資管理專家的作者隨後寫道:"新絲綢之路只是能夠讓中國靠近世界經濟首要強國地位的其中一個項目,但可能是最具標誌性意義的一個項目。除此之外,中國還有其它的增長空間。在許多領域,中國如今已經,或在不久的將來佔據主導地位。去年,中國就宣佈將在2030年之前成為人工智慧领域的領軍者。這是個份量十足的宣言。以前還是未來設想的人臉識別,或者智慧型化交通監控在中國早已經成為現實。"

"對了,說到現實:如果誰覺得現在對中國股市未來的想法不夠靠譜,而更願意相信數字,中國也為這些人準備好了論據,"作者寫道。"在2000到2018年之間,中國的國民經濟總量從1.2兆美元增長至14.1兆,翻了幾乎12倍。除了數百萬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以外,大約3億中產階級的背後是巨大的購買力。就算不囊括汽車銷售收益,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零售業的總體增長率也達到了7.7%。整個國內消費的增長率更是達到8%。如今,國內消費和服務業已經佔了中國經濟總量的大約四分之三。誰要是說這是個有毛病的引擎,那他決對不應該成為汽車機械師。"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