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將北京逼進死角很難得逞

李魚(報摘)
2019年7月16日

《標準報》批評川普自我誇贊功勞大的做法莫名其妙,《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取決於給私有經濟多少自由的空間。

Bewegung im Handelsstreit zwischen den USA und China
川普:你打不過我!我贏了!

(德國之聲中文網)奧地利《標準報》就美中貿易糾紛做了如下評論:

"美國總統的幸災樂禍未免過分。川普将中國經濟疲軟的消息著重誇大了一番,稱這是他打響的貿易戰的結果。然而,這一所謂的成就卻是用高價換來的:懲罰性關稅的很大一部分是由美國消費者買單的,他們必須為購買洗衣機、兒童座椅以及其他商品支付更高的價格。而川普却認為他的中國對手陷入被動,甚至以擴大關稅懲罰相威脅。但是,企圖將北京逼進死角的戰術很難得逞,原因之一:譴責中國過高的順差數字不攻自破,因為所謂中國出口產品,不過是在中國組裝而已。得益於全球化的產業鏈,一個整機的零件来自幾十個國家。許多在中國生產的企業來自歐洲以及美國本土,因不願付出更高的成本而轉移了生產基地。

川普指責中國應為這個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負責,中國說,'在美國總統鐵桿選民面前我們扮演的是替罪羊的角色'。這樣一來的問題是,現在北京終於有了不遵守世界貿易規則的藉口,因為替罪羊很難再變成溫順的小羊羔。"

他應給私有企業更多的自由空間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M. Schiefelbein

國有企業很難為提高生產力做出貢獻

《新蘇黎世報》也以中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放緩為議題,指出給生產力帶來飛躍的企業至關重要。

"雖然投資房屋和基建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它們今後不會發揮以前那樣的作用。人口的減少導致對住房需求的下降。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已積累了較高的人均資本,有較好的鐵路、高鐵、地鐵以及公路系統,甚至超過日本、韓國以及台灣當初處於發展時期的水準。

與美國的競爭以及外貿壓力給中國帶來問題。如今富裕的日本、韓國和台灣的企業,在當年的上升時期,都沒有遇到過比如華為或其他中國公司被華盛頓列入黑名單的困境。外貿對中國今後的增長只居次要地位,處於核心地位的是在國際貿易中立於不敗,同時為經濟帶來生產力飛躍的那些企業。"

該文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出路在於促進私有經濟:

"'中國製造2025'顯示,中國產業政策今後的重點在國內,其目標是提高生產力以及促進經濟增長。雖然有很多許諾,但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政府將怎樣處理同私有經濟的關係,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僵化、臃腫的國有企業很難為提高生產力做出貢獻,這只能靠私有經濟,如果北京允許的話。

"這需要,中國的當權者給予私有企業足夠的自由,允許更多的競爭,只有競爭,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北京必須對以下問題做出回答:我們將繼續監控一切以削弱我們國家的未來?還是中共告別高於一切的幻想,讓私人獲得必要的自由空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