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寫道,北京以牙還牙、以攻為守的戰略,令中國在貿易戰中再一次佔據上風。釜山峰會開始前,川普在其社媒平台上以「G2峰會」形容他即將同習近平舉行的會晤,這顯然是對中國國際地位的高度認可。這篇題為《平起平坐的兩個超級大國》的評論寫道:
「北京談判代表深知,川普急需向其選民展示政績。表面上看,中國似乎做出了更大的讓步:推遲一年實施稀土出口管制,承諾從美國購買大豆等農產品,並表示將協助美方打擊芬太尼走私。而作為回報,美國同意下調部分關稅,同時還放寬了針對含50%以上美國技術的晶片的出口限制。
然而,北京真正的收獲並不僅限於在這些爭執已久的具體條款上取得接近或共識,更在於,北京終於將充滿衝突和升級風險的中美關係提升到了更可控的層面。現在雙方已經恢復了對話,甚至出現了開展合作的跡象。這就為北京贏得了寶貴時間,得以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繼續推進戰略目標:即實現經濟、技術以及軍事領域的領先和自主。」
《新蘇黎世報》評論指出,從時間角度來看,局面顯然對習近平更為有利。川普明年就要面對中期選舉,而美國國內「對華強硬」的兩黨共識正在出現鬆動。相比之下,習近平則無需擔心選舉壓力,畢竟他擁有終身執政的地位:
「長期以來,北京一直渴望同美國建立平起平坐的雙邊關係,一種美國不再試圖遏制中國崛起的關係。在這一點上,川普似乎象徵性地對習近平做出了讓步:首先川習會的地點選擇在中國的近鄰舉行。其次,川普将於明年四月先行到訪中國,習近平之後才會回訪,而且時間尚未確定。在北京看來,這些都是中國國際地位得到認可的象徵。
毫無疑問,中美談判仍處於起步階段,進展也會非常艱難。而中方做出的讓步都有明確的期限,隨時可以撤回。中美手中仍擁有各自的王牌,川習會晤只能帶來貿易衝突的停火,只是暫時性的緩解。雙方的對立依然存在,『戰火』隨時都有可能重新燃起。
「釜山會談只是緩兵之計」
《法蘭克福回報》也認為,釜山峰會上,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雖然達成了一系列共識,但這充其量只是緩解局勢的權宜之計,雙方的爭執絕不會因此而偃旗息鼓。
「兩位領導人的手指已經重新扣在了扳機上。在威脅與反制主導著一切的當今世界,經濟生活當然難以恢復平靜。只需要一個火花,威脅與反制的惡性循環就會重新開啟。曾經的多邊秩序,雖然並不完美,卻讓數以億計的人口走出了貧困,也使貧富差距得以縮小。但這一切已經被權力政治取而代之,強權已經成了唯一有效的法則。較小的經濟體陷入了無助的境地。在韓國達成共識後,東南亞國家反而憂心忡忡:他們擔心新的關稅政策會讓他們再度失去對美國的出口機會。
川普坦承,他同習近平的會談中對台灣問題隻字未提,這本身就說明了一切。川普从未表現出過對這個民主島國有任何真正的興趣。這樣一來,習近平當然可以繼續他對台灣的文攻武嚇了。亞洲諸國不得不再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究竟誰更值得信賴?是應該信任自稱會扶持弱小的中國呢?還是應該信任長期提供保護的美國呢?現實卻是,誰能提供實質利益,誰就會獲得幫助。澳洲和日本以稀土協議換取了美國的安全保障。但在真正危機發生時,一紙安全保障又有多少價值呢?
在此大背景下,德國和歐洲如果一味討好川普,而對中國冷眼相待,這樣的做法是否明智,非常值得懷疑。事實上,加強和鞏固同價值觀盟友的合作關係是當前最為重要的。這樣的國家不僅在亞洲,也在南美和非洲。這些國家雖然不能替代中美兩大國的採購和銷售市場,但他們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燃眉之急。」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