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強者即法律?

文山(摘編)2016年8月16日

周二的德語報刊,注意到了此前一天香港司法機關對"佔中"學運領袖作出了判決。此外,南海話題依然是德語區媒體始終關注的熱點。

China PK Joshua Wong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Walla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日報》以"從輕發落、溫柔讚美"為題刊文指出,黃之鋒等人原本已經做好了坐牢的心理準備。作者認為,香港司法當局周一作出的判決顯示出了溫和,被判社會服務120小時的羅冠聰也能在下個月如期參加立法會改選。

"這一判決具有標誌性的意義。能言善辯的黃之鋒是香港佔中運動的頭面人物,當年17歲的他勇敢地挑戰北京的權力,掀起了香港回歸以來最大的抗議浪潮。要是他被判監禁,就會標誌著香港司法系統也步特區政府之後塵、急著向北京的威權政府效忠。"

"然而,恰恰相反,法官張天雁還特別強調了三名被告的具有光彩的動機,指出'法庭相信他們是基於自己政治理念及對社會現狀的關心,從而表達自己的訴求,動機並非為了個人的利益和有意傷害他人'。"

"儘管如此,人權組織依然批評了這場針對黃之鋒等人的審判。人權觀察的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強調,和平抗議不是犯罪行為。而黃之鋒本人在庭審結束後也表示:'雖然不贊同判決,但尊重司法、尊重法治。'但不管怎樣,黃之鋒的臉上還是顯現出了放鬆的神情。"

美濟礁機場7月22日衛星圖。當地已經修建了飛機庫。圖片來源: Reuters/CSIS/AMTI/DigitalGlobe

瑞士《新蘇黎世報》則繼續關注南中國海問題。該報以"在中國面前發抖"為題刊發評論,指出面對海牙的仲裁裁決,北京基本無須畏懼,即便是美國這樣的大國也不太敢於和中國攤牌。

作者認為,根據過去的經驗,無視國際仲裁庭並不會造成法律後果,畢竟中國並非第一個無視國際法的國家。文章還指出,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存在經濟依賴,因此對中國施壓只能由南海之外的國家來實行。"但是歐洲方面至今沒有對中國進行直接的批評。而在美國,儘管歐巴馬政府已經努力幫助其亞洲盟友、盡力成為制衡中國的角色,不過華盛頓的表態目前也非常謹慎。這可能是因為大家都不想無端惹惱中國,同時美國11月還面臨大選,各方也在觀望。美國從前也無視過國際法,而在南海爭端議題上,美國國會至今沒有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更是降低了其呼籲中國尊重裁決的份量。"

文章接下去將中國與俄羅斯做了一番比較,指出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半島後,西方國家很快就作出了強烈反應,引入了一系列對俄制裁措施;但是對於中國,西方國家卻因為對其市場的巨大依賴而投鼠忌器。作者寫道:"如果仲裁不能給中國帶來任何後果或影響,就將釋放一個相當壞的訊號。南海爭端並不僅僅事關幾個小島、漁業資源開發、全球最重要的貿易水道。這事關今後到底是'強者即法律',還是'法律即強者'。這一問題不僅僅針對遙遠的南海上的領土爭端。比如,歐洲企業與中國國企發生了專利權糾紛,歐洲人又能有著怎樣的期待?德國總理梅克爾不久前在北京明確表示(在專利權問題上)要依靠法律。但是目前,西方並沒有足夠明確地表達這樣的立場。海牙的裁決揭露了國際法的軟弱,同時更揭露出國際社會缺乏有效的戰略,無法給崛起的中國劃定紅線。"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