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9日,德國外長訪日期間,曾對中國在台海及南中國海的行為提出批評。圖片來源: Thomas Imo/AA/IMAGO(德國之聲中文網)周日出版的《世界報》發表評論寫道,德國總理梅爾茨上台已經半年,卻因種種原因遲遲未能開始訪華行程。而本周原本要為總理訪華鋪路的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在最後一刻取消了北京之行。值此德中關係的「災難性時刻」,《世界報》分析了導致德中關係日趨緊張的幾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是,北京的共產黨領導層認為,德國目前正面臨連續第三年的經濟衰退,因此德國聯邦政府絕不敢得罪擁有最大出口市場的中國,而是會屈從於北京的壓力。第二種可能性則是,北京想迫使德國外長叩頭道歉。今年夏季,瓦德富爾訪問日本和印度尼西亞期間曾批評說,中國在台灣海峽、南海以及東海的行為正在威脅國際法基本原則。瓦德富爾說的也都是事實。還有一種可能性則同美國總統川普的亞洲之行以及計劃中的川習會晤有關。為了安撫黨內的強硬派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社媒輿論,北京刻意在對德、對歐關係上展示強硬立場,以便為日後的中美談判預留妥協空間。
不論具體原因如何,梅爾茨和瓦德富爾都將面臨一場風暴。汽車行業以及其他領域都將會明確告知總理,惹怒中國是他們現在最不願意看到的場面。社民黨乃至基民盟內部都已有人明裡暗裡對梅爾茨的執政能力提出質疑。甚至有人會懷念前任肖爾茨總理。為了避免在訪華前惹起爭議,肖爾茨硬是將聯合政府的『中國戰略』拖延了數月之久,而且還力排眾議強行批准了中國國有企業收購漢堡貨櫃码頭的計劃。而對中國持批評立場的前任外長貝爾博克,則屢屢成為肖爾茨的排擠對象。」
《世界報》評論寫道,德國前總理梅克爾任內,每年都會訪問中國,而且每次除北京之外,還會訪問一座中國其他城市,也正因為如此,梅克爾卸任時,甚至被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從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至2021年卸任,梅克爾總共12次訪華,足跡遍佈中國大江南北。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位德國政壇「鐵娘子」的歷次中國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Jensen
「你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你也即將卸任德國總理,中國人重情重義,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中國的大門隨時向你敞開」,在梅克爾即將卸任之際的2021年10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同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影片會晤時,高度評價對中德、中歐關係發展作出的貢獻。在其擔任德國總理的16年裡,梅克爾曾12次訪華,足跡遍佈中國大江南北。
圖片來源: Liu Bin/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2006年5月,出任德國總理剛半年的梅克爾首次訪華,受到廣泛關注。她的前任施羅德與中國關係密切,梅克爾曾以反對黨領導人的身份批評施羅德政府的對華政策。在此行中,她除了在北京與胡錦濤、溫家寶舉行會晤外,也前往上海,體驗了磁懸浮列車(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epa/R. Vennenbernd2007年8月,梅克爾第2次訪華,當時正值中德建交35周年之際。她在此行中前往南京,為德國在華系列文化活動「德中同行」揭幕,並與南京大學師生交流(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Grimm2007年9月,梅克爾在總理府會見了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引得北京勃然大怒,德中關係隨之進入「冰期」。2008年兩國關係開始回暖。2008年10月,梅克爾前往北京,出席亞歐峰會並與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舉行會晤。她在北京受到了熱情接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 Grimm在這張照片上,德國政壇「鐵娘子」顯得格外溫柔。這張圖片攝於2010年7月西安,當天正好是梅克爾56歲生日,按中國屬相屬馬的她正與兵馬俑陶馬合影。在她的此行中,德中簽署了多項經濟技術合作協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Jensen2012年2月,梅克爾第5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並在溫家寶的陪同下前往廣州,出席德中經濟論壇,參觀德國隧道設備製造商海瑞克在廣州的分公司,同時夜遊珠江。圖中,當地小學生向這位德國女總理獻花。
圖片來源: dapd這是梅克爾2012年8月訪華,圖中她正與習近平舉行會談。值得注意的是這時習近平的職務還是國家副主席,在不久後的中共十八大以及第十二屆人大上,他成為中國「一把手」。在此行中,梅克爾也在中國總理溫家寶的陪同下乘坐高鐵、訪問天津,拜訪了空中巴士在天津設立的組裝基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4年7月,這位德國「鐵娘子」第7次訪華,前往成都和北京。梅克爾在成都神仙樹農貿市場的照片也盛傳一時(圖),據報導觀摩品嘗了宮保雞丁。此外,她也在成都參觀了德國大眾與中國一汽的合資企業,並在北京出席首次「德中經濟顧問委員會」會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5年10月,梅克爾第8次訪華。在北京與習近平等會面後,她受邀前往李克強的故鄉安徽,來到了合肥農村,到訪農戶家庭、參觀鄉村小學(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J. Eisele2016年6月,梅克爾和李克強出席了第四輪德中政府磋商,中德兩國也在她此行中達成了網路安全協議。值得一提的是,梅克爾此行也在德國大使館內會晤了公民社會的代表。
圖片來源: Reuters/W. Zhao雖然看起來穿的是同一件上衣,但這其實是梅克爾另一次訪華之旅。2016年9月,梅克爾在杭州參加了G20峰會,這也是她第10次來到中國。鑑於德國是來年(2017年)G20峰會的主辦國,在照「全家福」時,梅克爾站在習近平右邊、正中的位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v. Jutrczenka這是梅克爾作為德國總理第11次訪華。2018年5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她舉行了歡迎儀式,兩位「老朋友」也就中德關係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在中國即將迎來改革開放40年之際,梅克爾此次行程還包括訪問有改革開放「試驗田」之稱的深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梅克爾的第12次訪華正值延續數月的香港抗議活動之下,此時新冠疫情尚未爆發。這是她作為德國總理最後一次訪華,梅克爾在2019年9月的這次訪問中也談到香港問題,呼籲通過政治對話、和平解決危機。圖中是梅克爾和李克強在歡迎儀式上。因為梅克爾此前數次在站立時出現顫抖情況,她這段時間一般是坐著聽國歌演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時代雖然已經不同了,但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同中國保持市場層面和政治層面的接觸依然至關重要。然而,梅爾茨和瓦德富爾卻決心已定,不再為了保持這種接觸,而不惜一切代價。德國和歐洲也需要保護自身的利益。而過去數年當中,中國一直在為俄羅斯的侵烏戰爭提供便利,從而嚴重損害了歐洲和德國的利益。德國和歐洲不能只在意所謂「面子」問題了。在規則越來越不受重視的當今世界,你任憑對方蹂躪,就注定會受到蹂躪。」
「梅習會」何時能夠舉行?圖片來源: Li Xueren/Xinhua/-,Yauhen Yerchak/Zuma Wire/picture-alliance
「瓦德富爾去北京也有去的道理」
《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稱,因不能接受北京有關在台灣和南中國海問題上「封口」的要求,德國外長暫時取消了訪華計劃,這顯然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決定,但如果瓦德富爾不取消訪華行程,卻也同樣合乎邏輯:
「此次取消訪華行程,表明德國的影響力已經變得多麼有限。本周,亞洲將舉行一系列意義重大的峰會:馬來西亞的東協峰會,韓國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以及川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後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首次高峰會晤。對北京而言,川習會是重中之重,現在根本無暇顧及德國的煩惱和憂慮。
對瓦德富爾來說,訪問北京本來是有迫切原因的。晶片製造商安世的斷供已經對德國的工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威脅。北京之行如果無果而終,當然會是一個問題。但取消訪華,當前的危機則更加無解。此次晶片危機充分顯示出,習近平的打壓沖動遠遠大於他對德國這一所謂親密夥伴的任何顧忌。中國想要控制別國的言行舉止,而面對脅迫,德國卻顯得無能為力。
長期以來,對於中國快速崛起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後果,德國一直視而不見,這也正是德國目前陷入弱勢地位的根本原因。面對中國的羞辱,瓦德富爾必須忍辱負重。德國外長取消訪華行程,對德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次慘痛的打擊,但在中國,這件事卻幾乎引不起任何關注。」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