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是否應配合脫鉤中國?

2022年9月12日

《法蘭克福匯報》贊成歐盟出台針對新疆強迫勞動產品之禁令,但是反對政府將本應自己承擔的義務轉嫁給企業。德國《資本》雜誌則指出,除了巴斯夫、大眾汽車等少數企業,大部分德企都已經在主動追求產業鏈多樣化,避免過度依賴中國。

大眾汽車設立在新疆烏魯木齊的工廠
大眾汽車設立在新疆烏魯木齊的工廠圖片來源: Stephan Scheuer/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保持適度"為題,刊發評論呼籲,歐盟委員會正在醞釀針對尤其來自中國的涉嫌強迫勞動產品實施禁運,這一措施不應當對歐洲本土企業造成過大的負擔。

"強迫勞動製造的商品,依然能出現在歐洲的貨架上。公共輿論壓力並不足以讓H&M、Hugo Boss、德國大眾撤離其新疆業務。新疆的眾多維吾爾人正遭到中國當局的壓榨。北京方面威脅稱,假如這些企業撤離新疆,就會取消其中國市場準入權。這是非常嚴重的威脅。此外,歐洲人儘管在表面上對新疆狀況表示憤怒,但是卻依然在購買相關產品。"

"所以,歐盟官方出台針對強迫勞動產品之禁運令,就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歐盟委員會萬萬不可像歐洲議會要求的那樣,錯誤地照搬美國的做法。要求企業自證未使用強迫勞動,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過頭。在決定是否讓某一種商品下架前,核實的義務應該由各國的行政部門來履行。歐洲議會還設想讓進口強迫勞動商品的歐洲企業為強迫勞動受害者支付賠償,這樣的計劃也會偏離目標。總而言之:政界無力去實現的事情,不能轉嫁給企業了事。"

巴斯夫上海工廠生產包括汽車尾氣催化劑在內的眾多產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obs/BASF SE

德國《資本》雜誌以"習近平在德國的最後莫西干人"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在中西對抗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依然在華開設新工廠,這樣的逆勢而動必然會導致德國政府出台越來越嚴格的對華投資限制措施,以避免德國經濟對越發咄咄逼人之中國的依賴。

"就算德國對華經濟政策不改變,很大一部分德國企業如今也在轉變思維。許多德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單方面依賴一個越發不可預測的、試圖運用無力手段實現目標的修正主義政權會構成巨大的風險。巴斯夫以及那些同樣不聽勸說的汽車廠商曾經代表德國出口型經濟的主流,現在則正被邊緣化。巴斯夫董事長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等人可以說是沉醉在中國夢中的最後一批德國人。"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德國企業正在迅速和中國脫鉤。德企的日常業務仍然在繼續運行,但是卻受到了中國急劇放緩之經濟增長的影響。後者主要歸咎於習近平的完全偏離了目標的防疫政策。在直接投資方面,大部分的德國企業如今也更願意關注中國以外的國家。尤其是印度以及東南亞國家將從這一趨勢中獲益。"

"中國領導人當然注意到了將來在經濟方面落於人後的風險。因此,他們用盡一切手段向巴斯夫這樣的企業獻媚。而那些不怎麼聽管教的外企,則被中國當局豎立成'中國人民好朋友'的對立面。但不論如何,北京方面無法扭轉大趨勢。在英語國家,人們已經在談論'中國峰值'(Peak-China)。這一概念借自於'石油產能峰值',意指總有一天會越過巔峰開始走下坡路。現在,許多跡象表明,我們已經見證了中國跨越了巔峰。"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