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德國對華為的瞭解「少得可怕」

達揚(摘編)
2018年12月14日

德國境內,平均每兩個移動訊號發射塔中,就有一個是華為製造。但德國社會對華為卻幾乎一無所知,《南德意志報》認為,這種狀況令人擔憂。

Huawei
資料照片:華為在2018德國Cebit展會上的展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C. Dittrich

(德國之聲中文網)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雖然已經被加拿大法官獲准取保候審,但該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還遠遠沒有結束。周四,中國官方證實,又有一名加拿大公民因"危害國家安全"被逮捕,這已經是本周內被逮捕的第二名加拿大人。《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以國家安全的名義》的文章,介紹了目前中加雙邊關係的緊張態勢。文章寫道:

"儘管這兩名加拿大公民生活的城市相距九百公里,但卻在同一天遭國家安全人員登門造訪。這一事實本身足以讓人產生中方期望以此方式向加拿大施壓的印象。他們可能希望以這一手段阻止加拿大向美國遞解孟晚舟。兩人被捕前一天,北京向渥太華發出'要付出沉重代價'的威脅。對於外界是否會產生三起逮捕事件密切相關的聯想,北京當局似乎毫不在意。黨報《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甚至在周四明確表示,中國的復仇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

中國外交部:加拿大要為孟晚舟事件付出沉重代價圖片來源: Imago/Itar-Tass/A. Druzhinin

這類復仇行動中可能還將包括經濟制裁。一向被嚴格審查的中國社群網站里突然冒出大量抵制加拿大產品的呼籲。文章接著寫道:

"孟晚舟事件的政治化也符合北京的利益,因為他們更期望能夠在貿易談判的框架內促成孟的獲釋。川普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已經做出了相應的暗示。而加拿大方面則努力使這一事件回到法律層面上。加拿大外長弗裡蘭強調,值得一提的是,同北京開展的外交對話中,完全沒有討論報復的問題。"

孟晚舟事件使中國網路設備供應商"華為"一時間也成了德國輿論關注的焦點。華為在德國擁有多大的市場,德國人對華為有多少瞭解,德國政府又是如何看待華為設備的安全性的? 《南德意志報》就此展開了深入的報導:

"今年八月開始,美國政府職員被禁止使用華為手機。同時,與政府合作密切的企業也不得使用華為產品。美國方面也衷心希望德國人能提高警惕。

對華為產品發出警告的並不僅限於美國,澳洲和新西兰也已明確表示,禁止華為參與本國的5G網建設。上述國家均屬於所謂'五眼'情報聯盟的成員。難道他們掌握著德國人尚未掌握的訊息?

德國聯邦政府表示,他們曾多方詢問涉及華為的秘密情報,但迄今一無所獲。那麼,美國人到底意欲何如呢?他們是在為盟友擔心嗎?或者只是想讓德國也捲入這場爭端?

德國大約一半手機訊號塔採用華為產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多年以來,德國聯邦訊息技術安全署以及德國情報部門一直在對來自華為等中國公司的元件進行認真檢測,看看這些元件是否安裝了能夠向外傳遞數據的後門或暗器。但迄今為止,毫無斬獲。不過,在由德國電信營運的德國政府網路中,則明確禁止使用華為設備。據稱,華為曾為此多次向聯邦內政部和梅克爾總理提出抗議。華為則對這一說法予以否認。"

八十年代末,退伍軍人任正非以相當於五千美元的資本起家,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使華為神奇般地發展壯大,營業額同西門子等老牌跨國公司相差無幾。但同其它跨國企業相比,華為則充滿了神秘色彩。文章接著寫道:"

"長期以來,對華為產生的疑問一直被忽略不計。通過價格優勢和成功游說,華為總是能如願以償。他們招募競爭對手和管理部門的高管加盟華為。甚至向德國前政府官員提供高薪職位,一名當事人回憶說'薪酬之高超乎情理'。美國情報部門的'棱鏡' 醜聞曝光後,華為的說客一時非常活躍,他們極力推銷華為產品。他們說美國情報部門借助美國通信技術對德國人進行竊聽,而華為產品則是理想的替代產品。但柏林有些政治家提出質疑時,中國人提出的回應是:既然你們誰都信不過,那就更應該選擇價格優惠的中國產品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