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德國新政府應為台灣仗義執言

2021年10月29日

今年的聯邦大選中,綠黨和自民黨均在其競選綱領中提出了加強對台關係的主張。那麼,由上述兩黨參與執政的新一屆德國政府上台後,德台關係會不會發生變化呢?

Taiwan Symbolbild Konflikt mit China
圖片來源: Dado Ruvic/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客座文章稱,無論是從經濟利益,還是維護和平的角度出發,下一屆德國政府都應大力改善對台關係。這篇題為《在台灣問題上,德國應敢於同北京叫板》的文章寫道:

"作為民主政體,台灣不僅是一個價值觀夥伴,而且此間科技高度發達,蘊藏著豐富的經濟和科學合作機遇。以台積電為例,這家公司供應了全球高效半導體產品需求的一半以上。而與此同時,台灣兩千四百萬民眾卻在遭受著來自北京與日俱增的壓力。前不久,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再度重申了不惜以武力實現統一目標的決心。

一旦台灣問題引爆中美兩國間的軍事衝突,其後果將難以預料,這同時也是地區及全球政治經濟穩定的最大風險之一。台灣問題引發的爭執中,雖然德國和歐洲並不扮演任何軍事角色,但德國和歐洲卻可以、也必須在政治層面上嚇阻北京,使其不敢動用強硬手段改變台灣現狀,從而使台海和平得到保障。

台積電為全球市場提供半數以上的晶片圖片來源: Tao-Chuan Yeh/AFP/Getty Images

參與組閣談判的三個政黨都在強化對台關係問題上有過明確表態。自民黨和綠黨的競選綱領中都強調了支持台灣的立場。社民黨篇幅有限的競選綱領中雖未提及台灣問題,但該黨議會黨團去年出台的對華政策原則性文件中則明確主張應進一步發展對台關係。"

文章作者Thorsten Benner 是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 主任,他認為德國應同其他盟友一道,為保持台灣現狀做出貢獻,並明確告知北京,武力攻台將使中國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文章寫道:

"美國和歐洲應確認自身擁有的經濟和技術槓桿,比如將北京排除在晶片價值鏈之外的可能性。基於北京對晶片的依賴,這可能會是一個極其有效的非軍事震懾手段。與此同時,德國也應努力緩解台海局勢,並為兩岸建立信任做出貢獻。

十月以來,北京頻繁派出軍機進入台灣領空。圖片來源: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ce, R.O.C./Taiwan

幾天前,中國駐德大使曾表示,'中國曾長期堅定支持德國重新統一的努力,'因此也希望德國理解和支持北京的對台政策。中國大使同時還聲稱,祖國統一是'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世界中國人的共同願望'。北京完全可以信任德國的外交政策,也不應當忘記西德從未對民主德國發出武力威脅。倘若北京確信自己能獲得台灣人民的支持,何不讓台灣人民就統一事項舉行民主表決,並承諾尊重表決結果呢。"

台灣總統蔡英文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表示,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正在"與日俱增",並表示,一旦中國武力攻台,她相信美國會出手施援。《明鏡》周刊報導稱:

"過去幾年來,北京和台北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北京視台灣為其分裂一省,並強調必要時會不惜動用武力實現國家統一。而台灣則多次重申,台灣擁有事實上的獨立地位。不過,只有很少幾個國家從外交層面上承認台灣。

美國承諾會保障台灣擁有防禦能力,不過這一承諾迄今為止只表現在軍售方面。在台灣遇到攻擊時,美國是否會出兵援助的問題上,美國有意識地不做出明確表態,以免讓北京指責其違反所謂'一個中國'原則。美國採取'戰略模糊'的目的,是讓北京無法判斷武力攻台時美國會如何應對。"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