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新蘇黎世報》 以「美國對華晶片制裁帶來了哪些後果? 」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美國想要通過限制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來阻止中國科技的發展,但是迄今為止只在最高端晶片領域略有成效。
「幾十年來,美軍的科技領先地位也是基於先進半導體,導彈需要它,美國先進的偵察與通信技術也需要它。美國要想在南海、台海威懾中國,就需要保持這一領先地位。要是中國在半導體生產領域追趕太快 ,美軍的這種威懾能力就會遭到威脅。」
「美國現在的真正目標是減緩中國的科技進步,而不是徹底掐死中國經濟。所以,制裁的重點就是針對最新一代的晶片,也就是所謂『小院高牆』原則。」
「要想斷定2022年後的多輪晶片制裁措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打擊了中國的雄心,現在還為時尚早。這些行動的效果還需要幾年才能顯現出來。」
美國視中國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國會兩黨在對華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均表示不能輸給中國。拜登政府出於國家安全以及經貿利益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政策與措施。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2年晶片和科技法案》。該法案包括對晶片行業527億美元的補貼、對半導體和設備製造25%的投資稅收抵免等扶持政策。其最受矚目的條款之一是,禁止獲得聯邦資金的公司在中國生產先進製程晶片,期限為10年,違反禁令的公司,需要全額退還聯邦補助款。換言之,拿了美國政府補貼的資金,10年內不能在中國投資半導體產業。
圖片來源: Bonnie Cash/UPI Photo/IMAGO 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公佈《出口管制條例》(EAR),一年後再度收緊,尤其針對向中國出口高性能晶片和半導體制造相關事宜。重點管控的目標是被用於數據中心的尖端晶片以及用於訓練AI的大模型晶片。美國商務部將逐案調查酌情發放出口許可證。這一背景下,2023年10月美國禁止了英偉達(Nvidia)向中國輸出先進晶片。
圖片來源: Andy Wong/REUTERS 2022年10月美國宣佈對晶片製造設備的對華出口實施新的限制。此後荷蘭的阿斯麥(ASML)和日本的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跟進宣佈配合美國的限制政策。這些國家如果不嚴格控制對華出口,華府會動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全面阻止相關產品的銷售。此前的2022年8月,所有美國設備製造商都收到了商務部的信函,通知他們不要向中國供應用於14納米或以下晶片製造的設備。
圖片來源: Peter Dejong/AP/picture alliance 2024年5月14日,拜登總統宣佈,對戰略性行業加徵關稅,這些行業包括鋼鐵和鋁。華府啟動《貿易法》第301條款,從2024年開始對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從目前的0% - 7.5%提高至25%。
圖片來源: Liu Debin/SIPA/ZUMA/dpa/picture alliance 白宮劃定的戰略性行業也包括半導體、電動車以及太陽能產品。半導體產品的關稅將於2025年從25%提高至50%。電動汽車的關稅將於2024年從25%提高至100%。鋰電池以及電池零件的關稅從2024年其從7.5%提高至25%。太陽能電池板的關稅將在2024年從25%提高到50%。
圖片來源: Wang Xiang/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此外,港口起重機的關稅從今年起從0%提高至25%;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將從0%提高至50%。一些醫療用品如呼吸器和口罩,其關稅將從0%-7.5%提高至25%。橡膠醫用和外科手套的關稅將在2026年從7.5%提高至25%。
圖片來源: Schoening/imageBROKER/picture alliance 美國國會夏季休假結束後,眾議院將率先討論並通過一系列涉華法案,其中包括降低對中國生物技術的依賴、禁止中國電動汽車和無人機、限制中國公民購買農田以及恢復一個旨在消除剽竊美國智慧財產權的項目。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不能輸給對手中國」的問題上保持高度一致。眾議院投票過後,還要按程序再經參議院表決通過。
圖片來源: Jerry Mennenga/Zuma/picture alliance
文章以華為為例,指出該公司已經成功調整了步伐,在手機生產、晶片研發方面重新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企業在獲得最新一代晶片技術方面將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
「中國似乎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暫時無法再獲得最先進的半導體或者最先進的晶片生產設備 ,短期內無法打破西方國家在半導體領域的支配地位。所以,中國人現在把重點轉向了研發並非最新技術水準的晶片,從而在某些領域提高市場份額,試圖佔領中低價位的大規模市場。」
作者接著指出,這些產量巨大的晶片對於汽車、航空、醫療等領域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如果掌控了這一部分市場,就控制了全球經濟的關鍵瓶頸。而且,將中國從這類晶片的供應鏈中排除出去的難度會更大,因為北京會更加容易地做出調整。
「現在的一切跡象都表明,在半導體問題上,中國與美國陣營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美國的跨黨派政治共識趨向於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出口管制,而不是鬆動。此外,美國也出現了一種論調:可以利用在半導體領域的強勢地位來迫使中國在其他方面做出讓步,就像川普第一個任期時那樣。」
「至於到底是川普还是賀錦麗入主白宫,对於這場晶片戰爭而言反而是次要的。關鍵的問題則是:面對中國試圖繞開當前制裁的企圖,美國的打擊措施會有多極端?美國又在多大程度上會考慮英偉達等本土企業的利益 ?畢竟這些企業是想賺錢的。還有:美國今後如何拉攏日本 、台灣、韓國、荷蘭 等各自掌控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盟友一同制裁中國?」
巴黎車展:中國車商被嚇退了嗎?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 以「封閉還是開放?汽車產業的十字路口 」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正在舉行的巴黎車展上,各界關心的都是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關稅問題 ,新車型、新技術反而成了次要話題。
「寶馬、賓士、大眾等德國廠商擔心,中國方面可能會對他們封閉市場 。這會給德國車企帶來大麻煩,他們銷量的1/3都是在中國市場實現的。而且,德國人現在想通過和中國企業的全面緊密合作來扭轉技術落後的局面 。和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是德國車企需要學習中國的電動汽車 科技。簡而言之:如果打不敗你的對手,那就和對手結盟。」
「對於德國政界而言,這就是兩難的局面。官方層面上,德國政府想要降低對華經濟依賴性。這當然是理智之舉,能夠在台海萬一開戰時讓德國經濟不至於太脆弱。但實際上,寶馬、賓士、大眾卻在和對手中國更加緊密地合作。」
「德國人不想放棄最為重要的銷售市場,而為此付出的代價則是必須越發緊密地和中國合作,從而避免在技術上落後於人。德國車企的這種策略,能否在法國、德國以及歐盟政界找到支持者?這個問題必然會十分有趣。」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大眾在中國電動車市場艱難求生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