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投資中國 風險自負

2022年6月6日

大眾公司一項在華投資項目未能獲得德國政府的借貸擔保,這也是德國政府首次以人權原因拒絕為企業的境外投資計劃提供擔保。對於高度重視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界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嚴重的警告訊號。

VW-Werk in China
圖片來源: Stephan Scheuer/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報導稱,大眾公司的在華投資計劃,其實並不涉及該公司設在新疆烏魯木齊的工廠,而是要對中國其他地區的大眾工廠進行更新改造。不過,正如《世界報》所報導的那樣,其他工廠更新改造後出產的原配件,仍有可能會被提供給烏魯木齊大眾工廠所使用,因此聯邦政府拒絕了為這一投資計劃提供擔保。這篇題為《投資中國 風險自負》的報導寫道:

"聯邦政府上述決定在經濟屆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可能標誌著德國經濟政策的重大轉折。過去幾十年以來,德國企業在動蕩地區進行投資和貿易時,都會理所當然地獲得聯邦政府的貸款擔保。現在經濟界很多人都在擔心,德國政府將不會再為他們扮演堅強後盾了。綠黨籍經濟部長哈貝克發出的訊號可以這樣來解讀:誰要想去新疆再教育營附近投資建廠,一切風險只能自己承擔。

除了大眾和西門子之外,化工巨頭巴斯夫也受到了影響。對於來自柏林的訊號,巴斯夫也做出了明確的回復:目前本公司未就中國業務向聯邦政府提出擔保申請,但'迄今為止,本公司中國業務的貸款擔保申請都獲得了政府的批准,我們希望今後仍會如此。'

一旦這種期望落空,又會怎麼樣呢?就經濟實力而言,無論是大眾,還是巴斯夫都不需依賴國家的借貸擔保。但政治訊號對這些企業則意義重大。這兩家公司是依照中國共產黨的意願在新疆投資建廠的,這也就決定了從新疆撤廠的難度。2020年,巴斯夫曾聘請獨立經濟審計師對其設在庫爾勒的工廠進行全面檢查。最後的檢查結果是,巴斯夫這家工廠中'未發現任何強制勞動或違反人權標準的跡象。'"

對於大眾公司在新疆開辦工廠而招致的批評,該公司總裁迪斯( Herbert Diess)並不認同。他表示,大眾進入新疆,對改善當地的人權狀況是有幫助的。《世界報》繼續寫道:

大眾總裁迪斯:大眾在新疆建廠,有助於改善當地人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Kembowski

"德國企業因中國業務而陷入的兩難境地似乎無藥可解。德國機械製造業聯合會主席布魯德曼( Thilo Brodtmann)表示:'中國市場龐大,對德國工業界至關重要。'因此放棄中國業務並不是一個選項。他表示,僅德國機械製造業每年的對華出口額就高達大約200億歐元。業內同行相互交流,也總是無法迴避中國這個話題。'但企業已經開始變得謹慎了,對於風險過於集中的擔憂已經越來越普遍。'總之,德中企業合作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政界的寒冷氛圍正在產生影響,而這種變化則來自德中雙方。布魯德曼說:'比對中國的對俄政策以及對歐政策,顯然中國對和歐盟開展全面合作的熱情並不高。'中國在向全世界出口其產品,'但卻對外封鎖其本國市場。'德國機械製造業聯合會建議企業應尋找新的生產基地或轉往亞洲其他國家。"

《明鏡》發表長篇分析文章認為,大眾公司的對華投資計劃未能獲得聯邦政府的貸款擔保,有可能意味著,柏林努力推動對華經濟合作的時代已經接近尾聲。文章寫道:

"多年以來,德國政界幾乎一致認為,為企業對華投資提供擔保,對德國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人們相信,企業對華投資相當於將生產線擴展至中國,而專業技術則會繼續留在德國境內。但博世集團、大陸集團以及一些汽車企業卻正在將研發部門也逐步轉移至中國,並就地為中國市場提供服務,這也符合中國政府實現經濟自主的要求。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塞巴斯蒂安(Gregor Sebastian)表示:'德國政府顯然已經開始自問,我們為什麼要為這些向中國轉移技術的行為提供政府擔保呢?'

德國政府為企業對外投資所提供的擔保越來越以中國業務為重點。擔保金額從2012年的60億歐元,已經降至26億歐元,但與此同時,中國業務所佔份額卻升至75%。按照塞巴斯蒂安的說法,德國汽車企業對華投資的近三分之一都獲得了政府擔保。而過去兩年當中,申請的擔保金額明顯提高,這說明企業非常清楚,對華投資的地緣政治風險正在提升。這種局面也增加了德國經濟部長手中的籌碼,企業只有在人權和環保領域做出更多努力,才能獲得政府的投資擔保。"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