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拉美後院與中國模式

雨涵(摘編)
2018年2月3日

不管是在被川普漠視的拉美,還是在深陷貧困的非洲,中國都在憑借雄厚財力為自己建立起新的「後院」。而更令西方世界擔憂的是,重經濟發展而輕政治自由的「中國模式」,正在被不少第三世界國家悄悄模仿。

China Belt and Road Forum in Peking
2017年5月,習近平介紹「一帶一路」理念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多家德語媒體不約而同地關注了中國在地緣政治中扮演的角色。《日報》(taz)將視線投向拉美,起因是美國國務卿提勒森本周開啟對拉丁美洲多國的訪問,而在這個原本被視為美國"後院"的地區,現在卻讓中國"鑽了空子"。題為《中國的新後院》(Chinas neuer Hinterhof)的文章指出,雖然川普已經上任一年,但是他出訪的腳步還從未踏上南美大陸,只有他的副總統彭斯曾在去年8月份訪問了阿根廷、哥倫比亞、智利和巴拿馬。

"所以也就沒有多少人注意到,川普直到今天都還沒有安排好國務院中負責拉美事務的團隊,這原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幫助美國政府制定拉美戰略。秘魯也是提勒森此行的其中一站,今年4月份那裡將舉行拉美峰會,美洲國家組織(OAS)的35個成員國領導人都受邀參加會議,但是川普是否會親自到會,還是未知數。"作者接著指出,原本這是一個由美國主導的組織,然而由於本屆華盛頓政府對拉美不感興趣,它的地位也被削弱。

長長的邊界牆象徵著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隔閡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J.Sullivan

"對於川普来說,南方的地平線到美墨邊界牆為止。在他的美國優先原則之下,華盛頓在拉美政策上的毫無計劃和缺乏興趣不斷加劇。在歐巴馬時期,拉美就已經在美國外交政策中失去了重要意義。但是那裡卻並沒有產生真空:因為中國正在拉美大肆擴張影響力。"對於北京來說,拉美的主要吸引力在於原材料,智利和秘魯的銅礦,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的石油,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的大豆和肉類產品。不僅如此,中國持續發展的經濟也需要在拉美尋找銷售市場。

而中國在拉美也的確取得了外交成就:"早在三年前,中國就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拉美最大的貿易夥伴--如果不把墨西哥包括在內的話。當然算上墨西哥,美國仍然是毫無爭議的第一。但是如果美國政府要把墨西哥趕出北美自由貿易區的話,中國就可以遙遙領先了。在國家政治領域,中國人也更加重視拉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從2013年上任以來,已經對該地區先後進行了三次訪問。……2015年,習近平許諾,到2019年之前向拉美投資2500億美元。"

雖然中國的投資並不是所到之處皆喝彩,畢竟拉美的精英階層還是更加認同歐美世界。文章指出:"然而自從川普通過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區的決定給拉美國家關閉了大門之後,人們被迫進行了戰略調整。餘下的11個TPP協議參與國都開始和北京談判。現在中國取代了美國,接過了領導大國的角色,據說相關談判進展順利,今年3月份就要簽協議了。"

作者繼續介紹了北京在拉美的外交成果,在1月底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舉辦的外長會議上,拉美國家通過了一份2019至2021年的行動計劃,決定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文章最後總結道:"中國在拉美的勢力擴張進行得相當順利。與美國不同,中國不干預這些國家的內政,至少現在還沒有。但是經濟上的依賴性也會導致財政和政治上的依賴性。中國領導人為其善舉所要求的政治代價是什麼,從幾個月前希臘的表現就可見一斑。當時歐盟希望針對中國侵犯人權的狀況在聯合國提交一份聯合聲明,這份聲明就因為希臘的封鎖而宣告破產。"

"中國模式"被第三世界悄悄效仿?

《世界報》則注意到中國在其它地區的幾個"小兄弟"--這些國家都採取獨裁統治,而中國的體制對於它們來說堪稱"範本"。標題為《中國的小兄弟》(Chinas kleine Brüder)的這篇文章列舉了三個國家:盧安達、越南和衣索比亞。它們同時也是德国发展援助的獲取國。作者Alina Leimbach先是簡單介紹了這三個國家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績,和在取得這些成績的道路上存在的一些爭議--它們的發展模式都頗有中國風格:"民眾在獲得經濟發展和生活富裕的良好前景的同時,要以政治自由和公民權利以及人權受限制作為代價。"

中國在新興市場大舉擴張影響力,而與美國或者歐洲人來說,中國人從來不會向獲得幫助的國家提出人權問題。文章接著指出:"盧安達總統卡加梅就在接受德國《商報》採訪時讚揚道:中國能給非洲最需要的東西。衣索比亞和中國之間的聯系也很密切,在那裡中國人建成了一項頗受矚目的大工程,一條長達750公里的鐵路線連接了埃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和吉布地首都吉布地市,此外中資還修建了眾多醫院和公路。越南雖然同為共產黨執政,但是這個國家恐怕不會願意被視為宿敵中國的效仿者,但事實上越南所走的道路與它的鄰國十分相似。"

而這三個政治上值得質疑的國家,卻恰巧都是與德國發展援助合作十分密切的國家。作者指出,雖然德國發展合作部的發言人在回答《世界報》問詢時表示,人權是"德國發展援助政策的主導原則",如果對象國人權狀況發生惡化,德國可以採取行動,比如暫停撥付援助款項。但是,這位發言人也承認,有時候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制裁措施會給誰帶來打擊?是政府還是那些原本就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民眾?這是德國乃至歐盟在發展援助政策中面臨的兩難境地,況且如果西方從財政支援上懲罰這些國家,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還會繼續擴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