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挑起衝突的是中國而非佩洛西

2022年8月8日

《柏林晨報》指出,中國在台灣周邊的演習是為「南海局勢火上澆油」,而中國領導層正可借演習測試全面戰爭的必要性。 《奧格斯堡匯報》認為,佩洛西抵台時神色凝重,顯然她很清楚訪台行程會引起的風波,但仍前來「支持民主島嶼」。

Taiwan Taipei | Nancy Peolosi und Tsai Ing-wen
佩洛西訪台引起北京政府不滿,宣佈在台灣周邊實施軍事演習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晨報》以「中國-台灣衝突:所有幻想的終結」為題的評論開頭寫道:「台灣島周邊的中國海岸線上的情景,令人害怕地似曾相識。在俄羅斯普丁於2月24日命令其軍隊入侵烏克蘭之前,他在邊境集結了軍隊,說這一切都只是軍事演習,但後來證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從那時起,東歐就陷入了火海 -- 沒有人知道如何平息這場戰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密切關注發生在烏克蘭的事情,但沒人清楚他將從中得出什麼結論,以及他是否會效仿俄羅斯。」

評論指出:「對另一場戰爭的擔憂不僅僅是考慮到台灣附近的軍艦、坦克、戰鬥機、直升機和大炮,這是有跡可循的。因為中國政府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它聲稱自己擁有南海和台灣。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直將「祖國統一」視為其明確目標。對北京來說,『一個中國』政策不僅止於紙上談兵,而是必須在各個層面堅守著。 」

「決定權握在習近平主席手中,儘管與普丁不同的是,在中共架構之下,習近平之上還有黨和中央委員會,但他仍然如同以前的毛澤東那樣大權在握。今年秋天,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將為習近平的第三個,甚至可能是終身的任期鋪平道路。」

新華社公佈解放軍演習照片圖片來源: Gong Yulong/Xinhua/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這些演習使南海局勢火上澆油,以至於一個小小的火星就足以引發一場後果不堪設想的熊熊大火。台灣的領導層正試圖保持冷靜低調,同時強調已經準備好自我保衛。」

「無論中國是否按照計劃在周日結束演習,這(對中國)都會是一次重要的經驗。以便領導層看清,是否可以通過全面海空封鎖縮小戰爭規模,或只能通過戰爭拿下台灣。」

作者在結尾指出:「如果戰爭爆發,中國佔領了這個小島,情形會變得更煎熬,這帶給世界經濟的後果將比烏克蘭戰爭更嚴重。台灣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半導體生產地,全球經濟再也離不開半導體了 -- 幾乎每件電器產品都會用到它們。德國經濟將受到特別嚴重的打擊,因為它對進入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在不斷增加。現在,中國正在台灣面前進行實彈練習,該停止做白日夢了。」

《奧格斯堡匯報》發表「積極挑起台灣衝突的是北京,不是佩洛西」為題的評論,作者認為佩洛西的台灣行發出重要訊息,即支持這個受到威脅的民主島嶼。

文章開頭描述:「佩洛西抵達台北時看起來一點也不高興,臉上顯現著不確定和緊張的神情。這位美國眾議院議長一定知道,她對台灣的訪問將在北京引發一場憤怒的風暴和難以預料的反應。」

佩洛西抵達台灣松山機場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ZUMA Wire/IMAGO

一方面,「許多人指責她訪台時機完全錯誤。這方面的論點是:烏克蘭戰爭已經讓世界人心惶惶。而習近平現在苦於清零政策引起民怨,無法再承受面子盡失的場面。此外,佩洛西正在損害她的總統和黨內朋友拜登的利益,而拜登稍早曾建議她不要在台灣停留。」

文章繼續寫道:「另一方面 -- 這樣的訪問有什麼好時機嗎?從北京的角度來看,當然沒有。」作者指出:「佩洛西被指破壞了中國和台灣之間一向敏感的平衡。這忽略了一個事實:正是習近平在以軍事『統一』進行更有攻擊性的威脅,儘管沒有統一過的地區不可能被統一,台灣從來都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正是北京在用一種背信棄義的消耗戰術破壞現狀。這不僅僅是不斷侵犯領空和言語威脅,也包含對與台灣友好的國家進行系統性和侵犯性的恐嚇。一個想要維持平衡的政府是這樣行事的嗎?」

「事實上,習近平近年來在一個危險的僵局中越陷越深,北京政府正在為民族主義推波助瀾,以至於許多中國人在談到「台灣」越發民族狂熱。現在,習近平必須擔心(在對台事務上)任何退縮,甚至最小的讓步,都可能被解釋為軟弱。 」

「通過此次訪問,佩洛西至少確保了世界再次密集關注中國海的局勢。眼睜睜看著巨大的中國慢慢扼殺甚至實際攻擊這座擁有2300萬人口的小島,必定不在選項內。這似乎也讓更多的西方政府終於意識到,必須對中國清楚表達其立場。」

作者在結尾提到,對中國而言:「全球的反應應該能讓習近平清楚他的國家正在冒什麼風險,純粹從軍事角度來說,佔領一個擁有現代武裝力量的島嶼,即使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此外,除了可能會遭到制裁,北京的聲譽也會進一步遭受損害。」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