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易卜生戳動了中國人哪根神經?

葉宣(摘編)
2018年9月10日

柏林邵賓納劇院正在中國演出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人民公敵》,這出創作於一百多年前的劇目在北京的觀眾中引起的共鳴令中國文化部門始料不及。此外剛剛結束的中非峰會仍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China Nationaltheater in Peking
北京國家大劇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 Goldmann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的西方戲劇觀眾對柏林邵賓納劇院(Berliner Schaubühne)並不陌生,這個劇團在過去4年裡在中國進行了40多場演出。北京國家大劇院的官方網頁對此次由托馬斯‧歐斯特邁爾(Thomas Ostermeier)執導的《人民公敵》給予高度評價。《南德意志報》記者報導了此次巡演中一段意外插曲。話劇接近尾聲時,男主人公斯托克曼醫生展開了一場與現場觀眾的對話。

"劇院總監托比亞斯‧費特(Tobias Veit)說,劇團並不知道,在北京等待他們的是什麼。而現場結果'讓我們驚訝得無語'。15分鐘的時間裡,觀眾向台上演員喊出他們對主人公產生好感的原因。'因為我們希望有言論自由','因為中國的媒體也不講真話','因為我們政府一樣不負責任'。在社群網站上可以看到對場面的描寫。……一位觀眾事後在微信上說:"在國家大劇院說出這樣的話,他們不怕被禁嗎?"

文章推測,中國的文化監管部門沒有預料到一出百餘年前的歐洲劇作在今天的中國可能引起的反響:"北京審查部門的哪個人在上周四首演前看過這出劇嗎?顯然沒有。一出經典劇作,寫於130年前,會有什麼問題呢?否則也不會有此後的一系列緊張動作:深夜召開緊急會議至凌晨,向德國劇院方面提出要求刪節敏感部分,立即停止售票。"

國家大劇院的官員對費特表示,要想繼續演出,必須砍掉演員與觀眾對話的部分。邵賓納劇院經過討論後決定,刪節互動部分,但要告訴觀眾"此處被刪去"。周五的演出中,男主人公依然作了最後的演講,然後劇中另一個人物問觀眾:誰贊同這位瘋狂的極端分子的話?台下觀眾幾乎全都舉起了手,還有人叫好。演員又問道:他說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嗎?這時一位老者按耐不住大聲叫道:"為了個人的權利,為了自由!"

這時台上的演員沉默不語。斯托克曼的扮演者說:"親愛的觀眾,此刻原本應該有一場與大家的對話。但是……",他用手指著身旁演員的嘴說:"出版商先生失聲了"。《南德意志報》記者最後寫道:

"'難以置信',一位觀眾演出後在國家大劇院大廳裡說,'100年前的這出戲,我卻看到了今天的中國'。他的女伴拿出手機後說,算了,還是不在微信上發了,太敏感。到周日,社群網站上所有對《人民公敵》的評論都被刪除。不過,到這周末在南京的演出沒有受影響,還有餘票可購。"

中非論壇在北京結束圖片來源: DW/S. Mwanamilongo

中國--非洲的勵志榜樣

《明鏡線上》的一篇署名文章繼續關注上周北京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作者引述美國杜克大學非洲問題專家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 Smith)的分析:"非洲人在中國身上看到了一個昔日的劣勢逆襲者(underdog),用了兩代人的時間,崛起為世界政治精英的一員。今天的中國人參與世界治理。連美國人都要讓幾分。對非洲人來說,這傳達了一種希望,讓中國成為他們的榜樣。"

文章引用的獨立民調數據顯示,63%的非洲人對中國在非洲日益增加的活動的看法是"積極"或"較為積極"的。

"但中國人在非洲的所作所為與其他外國人並無大異。史密斯說--有些人與非洲建立了緊密的關係,另一些人只想快點掙到錢,還有一些人可能是種族主義者。但中國和西方對非洲的視角是不同的。非洲對中國來說具有更積極的意義,代表了新興的消費市場。歐洲和美國對非洲的視角則更多是負面的,非洲是無止境的難民潮的源頭。"

 

摘編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