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柏林不會跟著喊「解放」

葉宣(摘編)
2019年9月16日

上周,德國外長馬斯在柏林同香港抗議運動代表人物之一黃之鋒會面,引來北京抗議,如何評價這一舉動,德語報章仍在討論。此外香港抗議運動新的「主題曲」也引起德國媒體的注意。

Joshua Wong vor der Bundespressekonferenz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A/A. Hosbas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周日版刊登題為"柏林無力獨自抗衡北京"(Allein ist Berlin gegen Peking machtlos)的評論。文章寫道,中國外交部召見了德國駐華大使,並威脅稱,這會"給雙邊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乍一看,這一的反應與12年前聯邦總理(梅克爾)會見達賴喇嘛造成德中關係陷入長達數月的冰期有相似之處。然而,凡涉及西藏及其宗教領袖,都被北京畫上了粗重的紅線,這一點眾所周知。達賴喇嘛的政治份量比22歲的黃之鋒要大得多,他只是香港抗議運動中很多代表面孔之一。儘管如此,北京在香港議題前也豎起了一個醒目的禁止牌。這不僅表明,面對已持續數周的危機,中國領導層有多緊張。這也表明,中國越來越不在意與他國發生外交齟齬。

這一有目的性的對抗首先是向國內民眾發出的一個訊號。北京對與西方的體制對抗火上澆油,意在讓民眾、包括已相當國際化的精英階層認識到本國體制的優越性。這樣做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民族主義和目中無人的優越感比比皆是。

同時,北京對外也愈發不加掩飾地採取威嚇方式,已貫徹自己的世界觀。這也奏效了,西門子、賓士、Zara--一系列西方企業對中國唯唯諾諾,只因它們'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德國外長馬斯與黃之鋒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作者認為,馬斯外長會見黃之鋒的做法是對的,"以表明,德國政府不會屈服於中國的威嚇。一味視而不見,反而會讓北京瞧不起。"

"不過,鑑於德國經濟對中國巨大的依賴性,要是相信德國能一再觸怒北京,則是天真的想法。只有歐洲形成統一的對華政策,柏林才能有效地建立起壓力。但目前離這個目標還差得遠。……被拖入黃之鋒在柏林所說的'冷戰',或加入'解放'香港的呼聲,顯然不是德國的利益所在。在國際法的意義上,毫無疑問香港是屬於中國的。"

作者認為,"僅僅高喊'自由'、'民主'是不夠的,因為香港的矛盾衝突過於錯綜複雜。" 較為明智的做法是,考慮"在這場衝突中如何運用德國有限的政治資本,例如與其他國家一起明確定義,如果香港的決策者讓針對示威者的暴力進一步升級,會面對哪些懲罰措施。"

抗議運動主題曲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周一刊登文章,介紹近期成為示威運動主題曲的歌曲"願榮光歸香港"是如何產生和傳播的。

"《願榮光歸香港》喚起人們身份認同感的首先是歌詞裡充滿希望的悲壯情懷,'光輝'、'昂首'這樣的用詞結合以管樂器為主、宗教儀式氛圍的配樂。音樂中既沒有憤怒,也沒有苦澀,示威者不是因一個超強大的敵人而走到一起,他們在傳播一個共同的願景。"

這首歌誕生時間不長,卻在香港迅速傳播。人們在街頭、在球場、在購物中心臨時集結,即興合唱。文章寫道,與以前香港抗議運動中傳唱的經典歌曲不同的是,這首歌是共同創作的產物,"是屬於這場運動的"。它"不僅給人以一種認同感,而且也是一種新的抗議形式。抗議在不斷的運動中,在網路、在街頭同時傳播。"

香港抗議運動的「主題曲」

02:0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