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梅首相的「走鋼絲」之旅

雨涵(摘編)
2018年2月2日

《新蘇黎世報》駐京記者把英國首相剛剛結束的訪華之行比作「走鋼絲」,在英國退歐和內政弱勢的雙重掣肘下,梅在北京只能扮演有求於人的角色。《日報》記者則對於中國停止進口「洋垃圾」之後,德國塑料垃圾去了哪裡進行了一番調查。

Peking Theresa May bei Xi Jinping
2月1日,梅在北京與習近平舉行會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W. H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首相梅周五結束了訪華之旅,《新蘇黎世報》(NZZ)駐京記者Matthias Müller評述認為,此次中國之行對於梅來說就像走鋼絲一般艱難。題為《有求於北京》(Als Bittstellerin in Peking)的這篇文章在綜述了英國首相此行的收獲之後指出,儘管雙方都毫不吝惜使用熱情友好的詞匯,但這並不能掩蓋梅此次訪華的艱難:

"雖然她在北京沿用了2015年10月習近平訪英時使用的兩國關係進入'黃金時代'的說法,但是在中國人眼裡,倫敦的地位由於退歐而大打折扣。中國人希望有一個強大而值得信賴的歐盟,隨著英國的退出,北京的這一期望破滅了。在中國,人們現在有不少疑問,比如說那些在英國開展金融業務的中國企業,還有那些把自己的歐洲總部設在英國的中國企業,未來如何進入歐盟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自然就開始在歐盟內部重新尋覓合作夥伴。作者認為,由於德國因為政府組閣艱難而掣肘,所以不久前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訪華可能具有某種指向性。而馬克宏搶在了梅之前,成為中共召開十九大之後首位訪華的歐洲國家領導人。

這茶品得並不輕鬆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D. Kitwood

與人氣正旺的年輕總統相比,梅首相的處境就艱難得多。"除了英國退歐問題之外,作為一個可能烏紗帽朝不保夕的首相,她被中國人視為不具備行動能力的夥伴。梅和他的前任卡梅倫在政治上所表現出來的蠻橫輕率都讓北京大跌眼鏡。卡梅倫把自己的政治命運和英國退歐公投綁在一起,結果滿盤皆輸。而梅指望通過提前選舉強化自己的權力地位--結果反而被削弱。而延遲批准中國參股的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這一舉動也使得這位女首相在北京那裡大大失分。"

在這次訪華期間,梅是有求於北京的。"她毫不隱諱地表示,希望在完成英國退歐進程之後,與北京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此外,倫敦也對習近平的一帶一路項目持開放態度。"

《新蘇黎世報》記者在文章最後呼應了導語中提到的"走鋼絲"--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英國首相面臨左右平衡的難題。"她沒有和北京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來正式表達英國對一帶一路這個項目的許可,主要還是為了顧及華盛頓在這個問題上的批評立場。梅一方面要建立新聯繫,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斷了老關係,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中國不要,德國的垃圾去了哪?

年初的時候,不少德語媒體都關注了中國停止進口"洋垃圾"的決定,德國原本是向中國出口塑料垃圾和電子垃圾的大戶,《日報》(taz)記者Heike Holdinghausen周五撰文分析,這些送不出去的垃圾都去了哪裡。文章開頭寫道,德國的垃圾處理業現在成了"謎一樣的存在",過去平均每年德國都向中國出口大約75萬噸的塑料垃圾,自從年初以來,中國關閉了這扇大門之後,該行業所受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2017年初的時候,達到一定品質的塑料垃圾每噸還能賣到250至270歐元,而今年1月份,同樣數量的垃圾只能賣20歐元。而其它品類的塑料垃圾價格則從原來的225歐元每噸降到了0歐元--也就是白送。"作者進行了一番調查:這些垃圾都去了哪裡?

一個明確的答案是無法找到的。根據聯邦統計署的數字,2017年出口到中國的乙烯制垃圾--其實就是塑料包裝垃圾--共有4.7萬噸。而這一總量是無法通過轉為出口其它國家來消化的。馬來西亞、土耳其和荷蘭都有繼續進口的潛力,但是作者認為,計算下來還應該有大量塑料垃圾無處可賣。

那也許這些塑料包裝都被焚燒了?根據《日報》記者的採訪調查,不管是垃圾焚燒發電廠,還是急需燃料的水泥製造業,都表示其焚燒塑料垃圾的總量沒有出現劇烈的增長,或者說沒有太多增長的空間。最後作者雖然也沒有得出結論,但是卻指出了一個方向:"還有一個灰色區域。……這些塑料垃圾可以用可回收原料來申報出口,比如運往波蘭。……德國垃圾處理行業協會主席奧伯邁耶爾指出,有波蘭媒體報導稱發現德國貨車在西麗西亞地區非法丟棄垃圾。"

垃圾成災! 未來海洋中塑料或比魚還多

02:5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