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歐洲人已然夠軟 北京憤怒為哪般

達揚(摘編)
2020年7月30日

中國推出港區國安法後一個月,歐盟終於出台了一攬子制裁方案。但是同美英等國相比,歐盟的制裁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儘管如此,中方仍怒不可遏。德語媒體有以下評論。

PK EU-China-Gespräche
制裁無力,但有象徵意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uropean Council/D. Pignatelli

(德國之聲中文網)幾經周轉之後,歐盟終於就港版國安法做出回應。《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雖然歐盟出台的制裁措施相當無力,但畢竟也有其象徵意義。這篇題為《中國的憤怒毫無道理》的評論寫到:

"中國推行'香港國安法'違反了中英協定。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中國所謂香港事務純屬'內政'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而對於違反國際協定的事情,歐盟也完全有權利做出反應。

"即使是預計會做出憤怒回應的中國政府,想必也不認為歐盟出台的反制措施會對中國造成沉重打擊。但對於北京來說,制裁措施是否嚴厲,本身並不重要。無論措辭多麼溫和,習近平的世界裡已經容不下任何批評。"

評論指出,人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歐盟出台的的制裁措蒼白無力,比如禁止向香港出口監控裝備等等。不過,有比沒有好:

"首先,制裁措施即使顯得軟弱無力,也比不制定製裁要好。其次,在當前形勢下,對中國這樣的強國做出一些像征性姿態也非常重要,以便讓中國知道,歐洲人並不認同中國的做法。或許中國內部也有一些政治家,他們也並不認為同整個世界對抗是自己國家的唯一選擇。"

歐盟不應讓中國牽著鼻子走

《商報》也對歐盟軟弱無力的制裁措施提出批評,認為歐盟和德國政府內部在香港問題上不能共同採取強有力的行動,只能令中國政府從中受益。這篇題為《歐盟不應讓中國牽著鼻子走》的評論寫道:

"中國很清楚,德國汽車工業已經對中國市場產生了極其危險的依賴關係。中國也很擅長利用這種依賴性。然而,事實上,中國也同樣對德國企業存在依賴性,這種依賴性甚至要超過德國對中國的依賴。

"中國汽車工業之所以要同德國公司建立合資企業,德國機械製造商之所以在中國大獲成功,這一切當然都是有原因的。德國企業擁有中國企業所不具備的專業知識,而這些專業知識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即使中央政府投入巨資,也無法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

"歐盟和德國政府猶豫不決的做法對德國企業毫無益處。德國不應被汽車企業在中國獲得的成功所迷惑,畢竟還有很多企業無法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政府在開放市場方面的進度也遠遠低於在華德企的期望。"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