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歐洲應擺脫中俄尋求新夥伴

張筠青(摘編)
2021年4月14日

德國《商報》認為,梅克爾對中國問題的沉默是錯誤亞洲政策的後果,歐洲不該再將目光侷限於中俄,應尋找新夥伴,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明鏡周刊》指出,美國若要遏制中國影響力就不能在亞太地區退縮。

BRICS - Putin und  Xi Jinp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R. Sitdikov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本周發表了題為「歐洲不該將目光侷限於中俄」的評論,開頭寫道: 「歐洲沒有哪項外交策略,比通過經濟和睦促進中國和俄羅斯內部變革來的更羅曼蒂克。」

作者Moritz Koch指出,在中國和俄羅斯,無論是西方投資或是對國際組織的參與,都沒有促使其推動改革進程,而且情況恰恰相反:俄羅斯在與烏克蘭接壤的邊界部署坦克、中國正試圖摧毀香港民主,便是最好的證明。

「該是時候重新思考『和睦促進轉變』的思維,更確切地說:應該將此想法轉移至新夥伴身上。轉移至那些能通過與歐洲建立更緊密聯繫取得戰略利益的國家。今時今日,『和睦促轉變』意味著多元化,意味著應該突破侷限於中國及俄羅斯的戰略思維。簡而言之:通過交替變換促成革新。」

評論認為,德國外長馬斯呼籲歐盟盡快與澳洲及新西蘭締結貿易協定,並與印尼和印度展開新談判,皆是令人欣喜的發展。

「這些舉措鞏固了歐洲的印太平洋戰略。它使人們認識到,歐洲在過去幾十年中過於側重中國市場。這導致了對中國的依賴,在地緣政治緊張時期,這樣的關係變得危險,同時也妨礙了以價值為導向、以自尊為基礎的外交政策。」

文章接著話鋒一轉,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沉默做出批評。「聯邦總理梅克爾不敢公開指責北京對德國專家和政治家的任意制裁,這令人震驚,但毫不意外。總理府的沉默是迄今的亞洲政策導致的後果,也是政策失敗的一種體現。」

「正如每個散戶投資者學會的道理,不要將所有資金都投入同一支股票,歐盟也必須尋求新夥伴。當政策為經濟打開了新市場,並向企業提供中國以外的增長前景,就能讓歐洲擺脫這個自己操作出的陷阱。」

《明鏡周刊》指出,美國正將外交政策的重點轉向中俄圖片來源: Evan Vucci/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拜登更看重中俄

有意思的是,《明鏡周刊》觀察到美國總統拜登正將其外交政策關注重點轉移至中國和俄羅斯。

《明鏡周刊》在周三在題為「中國和俄羅斯現在對拜登更重要」的報導中寫道,拜登打算在今年9月11日前撤出所有在阿富汗的美軍,以及向俄羅斯總統普丁提議舉行峰會,雙重舉措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息:

「如同他的前任川普,拜登顯然也認為繼續在阿富汗進行軍事活動對美國沒有任何益處。此外:這名新上任的總統認為,世界大國美國應該集中精力對抗俄羅斯,當然還有中國。對他而言,這兩個國家是未來最重要的挑戰和威脅。」

作者指出,俄羅斯和中國如今更重要。「自數周前開始,美國在亞洲最大的對手中國一直在測試美國新政府對於維護其在太平洋勢力的決心。沒有人認為這會立即導致軍事衝突。但若想遏制中國整體的影響力,美國就不能在這個地區退縮。」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