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歐洲正在反思其對華政策
2022年4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五線上上舉行的歐盟中國峰會成為德語媒體周末關注的重點話題。和以往經貿合作佔主導的情況不同,這次峰會的主要議題是烏克蘭戰爭。普丁的案例能夠給歐洲人和威權政權打交道提供哪些經驗教訓?未來應該如何應對中國,又如何處理雙方之間的經濟聯繫呢?
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柏林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歐洲與歐亞區域主任施瓦策(Daniela Schwarzer)以及來自德國綠黨的歐盟議會議員比蒂科菲爾(Reinhard Bütikofer)。
政治學者貝納認為,人們不應該低估這些「獨裁強權以武力實現其霸權目標的決心」。他提醒道:「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防止有朝一日突然醒來發現,我們已經無法阻止北京的侵略行動,因為我們對中國過於依賴。」
綠黨政治家比蒂科菲爾則指出,習近平和普丁達成了某種「修正主義協定」,來共同對抗美國、北約和歐洲利益,並且企圖「以一個由威權大國主導的格局來取代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對此,我們應該和民主政體以及其它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起戰略性的團結合作關係並且與南半球國家建立更卓有成效的合作。」
烏克蘭戰爭促使歐洲人開始了思維轉變的過程,而施瓦策指出,應該保持和中國的經濟合作,但同時也必須加強自己的行動能力。「我們必須弄清楚一點:中國有自己的國際擴張計劃,著眼於勢力範圍。中國想要拋開西方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成為在科技和經濟領域的全球頭號大國。北京在非常仔細地觀察烏克蘭發生的一切,並且從中吸取對台灣問題的借鑑。」
雖然中國到目前為止在烏克蘭問題上拒絕明確選邊站,但是在西方視角來看,沒有加入譴責和制裁俄羅斯的行列,就等同於站在了俄羅斯那一邊。布魯塞爾方面在這次歐中峰會上等同於向北京亮明了自己的「紅線」。《時代周報》(Die Zeit)駐布魯塞爾記者Ulrich Ladurner分析指出,歐盟希望傳達給北京的訊號其實是:「不要跟我們開玩笑!我們對你們來說可比俄羅斯重要多了!」
這篇題為《也許習近平認為普丁的戰爭是有用處的》(Möglicherweise findet Xi Putins Krieg ja nützlich)的文章接著分析道,「至於這一訊號能不能得到傾聽,則取決於它的可信度有多高。北京方面清楚,27個歐盟成員國對華態度立場各不相同。在過去幾年中,雖然歐盟中形成了某種對華持批評性態度的共識,但是如果歐洲的經濟狀況惡化,這樣的共識可能是非常不堪一擊的。」
而相比之下,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密關係顯然更多是建立在政治基礎上而非經濟。文章繼續分析道,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峰會上說,「這是一場戰時的峰會」,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說「這是一場改變了一切的戰爭」,這些話習近平都已經聽到了。至於北京是否會聽從歐盟的要求,則將在未來幾周內見分曉。
作者總結道:「如果去瞭解一下北京的視角,就會發現這場戰爭有可能是符合中國利益的。削弱歐洲力量,將美國的注意力捆綁在歐洲大陸上,同時把俄羅斯更進一步推向了北京的懷抱——這雖然不是必然的結局,但卻是完全可能發生的一種場景。」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