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歐洲與中國相互依賴

2023年4月10日

復活節假日期間的德語區各大報刊,仍然在關注馬克宏與馮德萊恩訪華後的歐中關係。《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歐洲與中國依然處於相互依賴的狀態。《總匯報》則認為,歐洲人在更強硬對待中國的同時,也依然可以和中國做生意。

馬克宏、馮德萊恩、習近平4月6日在北京會晤
馬克宏、馮德萊恩、習近平4月6日在北京會晤圖片來源: Ludovic Marin/Pool AFP/AP/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歐洲需要習近平"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儘管中國的烏克蘭和平計劃並不怎麼可信,但是歐洲人依然選擇了相信,因為歐中雙方相互依賴。

"面對歐洲來客,習近平含糊其辭地談論'和平與對話'。但實際上,習近平所希望的戰爭結束方式並不包括普丁下台或者烏克蘭獲勝。對北京而言,前者意味著局勢失穩以及俄羅斯出現新的親西方政權之風險,後者則意味著美國的聲望和國際影響力提高。"

"北京領導人的姿態也與這相一致,但是某些歐洲人卻願意相信中國的立場會有所改變。就在幾天前,中國駐歐盟大使在法國總統與歐盟委員會主席訪華前表示,中方並沒有在俄烏衝突中站在莫斯科一邊,當初開戰前的'中俄友誼無上限'不過是一種修辭手法,北京也沒有向俄羅斯供應武器。中國的這一表態讓歐洲代表團更安心地帶上大量的經濟界代表。"

作者還注意到馬克宏和馮德萊恩在中國受到了一冷一熱兩種對待,而這很可能與兩人在北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關。"馬克宏和馮德萊恩要求中方不向俄羅斯提供直接軍事援助。中國其實是能夠在不改變自己戰略目標的前提下滿足這一需求的。也許,不久之後,中國領導人就會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對於北京而言,這一舉動不需要什麼代價,但是卻能強化與歐洲的關係。"

"對於北京而言,這在經濟上十分重要。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不斷惡化,包括經貿領域。北京彷彿知道,相當多的歐洲國家政府在俄羅斯問題上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後,已經承擔不起放棄中國生意的代價。不過,歐中雙方的依賴是互相的。在冷冰冰的利益權衡之後,中國人願意與歐盟合作。反過來也同樣如此。"

歐洲能不能既對華強硬、又繼續與中國做生意?圖片來源: Rainer Unkelimago images

波昂出版的《總匯報》以"頑固的意識形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中國想要塑造21世紀的國際秩序,並且正在和美國爭奪世界主導權。作者認為這是一場專製麵對民主的較量,而歐洲扮演的角色十分關鍵。

"舊的和平秩序正在破裂,這個世界正在分崩離析。各國正在結成不同的陣營,並且至少在政治方面開始了'軍備競賽'。這一切是以體制競賽開始的:民主開放社會對抗威權國家。在威權體系下,一個人或者一個政黨能夠主宰一切。這場競賽也是中美之間的較量,雙方爭奪的是21世界的世界領導權。那些爭相前往中國的歐洲領導人也必須明白這一點。歐洲必須更加強硬、更加勇敢、更加團結地與中國打交道,而且與此同時依然可以和中國做生意。"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