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殺雞儆猴」

任琛(摘編)2015年7月25日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銳鋒律師事務所多名律師及其工作人員的命運。詳細記錄了中國官方媒體通過新聞類節目,公開在押人員認罪指證的做法。同時,有關美國流行樂巨星射影含沙,針對1989天安門的猜想,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注意。

Symbolbild Polizei China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時代周報》於7月23日發表了題為"我們能這樣處置你!"(Das machen wir mit euch!)的文章,詳細記錄了中國官方媒體中央電視台通過製作新聞節目"公開羞辱維權律師"的內容。

文章作者安吉拉‧科克裡茨(Angela Köckritz)是《時代周報》的 駐京記者。她在這篇紀實文章的開頭寫道:"上周日(7月19日)下午14:26分,中國中央電視台13頻道播出了一期節目。乍一看像是一個普通的新聞報導。但它其實不是。這檔節目的目的是羞辱律師周世鋒。它向其他律師,甚至全體國民發出了一個訊號:看看吧,看我們是怎麼處置像周這樣的人。用中國話來說就是:殺雞儆猴。"

作者接著寫道:"周世鋒是一位維權律師,他希望能有一天,中國也能多多少少的有些法治國家的元素。他原本可以從事待遇更優厚,更穩定的職業。來自貧困省份河南的周曾就讀於北京大學,這是中國的一所精英大學。在他的同學進入政界和經濟界謀取要職的同時,周世鋒在北京開設了鋒銳律師事務所,也代理敏感案件。"

隨後,文章介紹了周世鋒同時也為《時代周報》 駐京記者安吉拉‧科克裡茨的中方助手張淼辯護的情況。文章指出:"去年10月2日,張淼在北京遭到警方逮捕。她當時正計劃參加一場聲援香港雨傘運動的詩歌朗誦會。她被拘留9個月後,警方停止了相關調查。張淼於兩周前的星期四重獲自由。第二天周世鋒就被三名便衣人員從飯店帶走。周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在接下來的幾天內,當局控制了超過200名維權律師、助手和活動人士,並對其進行審訊。"

德國《時代周報》曾展開聲援張淼的活動圖片來源: Die Zeit

鏡頭面前的懺悔

作者認為:"這是對所有想在中國尋求更多法治的人所釋放的明確訊號。在大多數人後來都被釋放的同時,當局對周世鋒和其他8名律師展開刑事訴訟。這也是這檔節目的重點。"

文章隨後詳細描述了CCTV13套節目關於"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主任周世鋒認罪懺悔"的報導。包括周世鋒在鄂爾多斯市中級人民法院參與庭審辯護的場景,以及周世鋒的同事對其進行批評性指證的錄像。

作者指出:"所有的這些人都在一個白色的房間裡被錄像。在背景中有時可以看到帶有欄桿的窗戶。人們還不時的可以聽到一個男性聲音提出問題。很明顯,這是負責審訊的國安人員。四個人中的兩個人看上去疲憊不堪。他們的眼睛下面有深深的黑眼圈,看著旁邊或地板。"

文章指出:"這些'採訪'的地點是監獄。那些人和周被關在一起。很明顯,國安機關用傳統的'說教方法',讓他們予以合作。在中國,政治犯通常一開始會被關入'黑監獄'。這是一個從法律的角度來說根本就不存在的地方,所以也不受法律約束。在那裡,人們數日不能入睡。兩名看守全天站在囚徒的身邊,讓他無法閉上眼睛。最後,囚徒終會認罪,並指證自己和同夥。許多人在危難中嘗試只說一些有關朋友的無關緊要的事情。看上去,這也是本片當中那些受訪者的策略。"

TS 1989

德國《商報》則將注意力放在美國流行樂歌星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身上。關注這位美國人氣女歌手和中國的一場"較量"。

作者在文章中寫道:"她和中國有什麼關係? 很多。首先,她成功挑戰了蘋果公司,如今又將目光瞄準中國--手段是她推出的系列女裝……斯威夫特最新推出的專輯以她出生年份1989命名。這也是天安門廣場上的那場自由運動被血腥鎮壓的一年。直到今天,這個年份在中國的網路社群網站和公共討論中都是被屏蔽的內容。"

美國流行樂歌星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evork Djansezian

作者隨後評論稱:"這不是斯威夫特的錯。將這個專輯命名為1989沒有什麼不對。但令人驚訝的是,她即將在中國,並且只在中國推出一個名為TS1989的系列時裝。TS是她名字的縮寫,但也可能代表天安門廣場(Tian'anmen Square)……到目前為止,這個名字還沒有被屏蔽。對於北京政府來說,繼續忽略斯威夫特的時裝也是一種理智的選擇。但在當下的政治氣氛中,這不太可能。強硬派將擔心,這些體恤衫會成為對政黨不滿的標誌。他們中的神經質患者甚至認為這是斯威夫特的精心策劃。她新專輯的歌名包括'無畏'、'現在就發言'、'紅'、'1989'。這些人會問,這一切的背後是否會有美國情報機關的影子?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正式訪美前不久,斯威夫特就推出這些東西,這不是很特別嗎?"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