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盛世背後是真相

文山 摘編
2017年10月5日

中國經濟形勢回暖,是否只是北京當局為了迎接十九大召開而製造的假象?中國的高鐵,究竟用了怎樣的手段,能夠在短短的十餘年間超越歐美老牌廠商?德語報刊關注了這些話題。

China Fuzhou CRH Schnellzug Zugnetz Ausbau
圖片來源: Imago/Xinhua

德語媒體:盛世背後是真相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世界報》以"中國的真相大白之日即將到來"為題,分析了十九大召開前夕中國的經濟形勢。

文章指出,雖然從表面上看,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正在回暖,但是在表象之下,許多經濟以及金融問題正在發酵。"中國政府現在還可以輕而易舉地粉飾這些問題,但是它的時間已然不多。要是在今後幾年內不採取有效行動,最遲到2022年的下一次黨代會,中國就將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全球其他國家也將遭到連累。"

中國是否過度舉債

01:2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作者認為,面對2016年初的經濟降溫,中國政府又像以前一樣,用大規模的公共投資以及房地產市場炒作來拉動經濟。"但是在光鮮的外表之下,又是另一番景象。過去十年中,中國政府用於投資的錢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債務正出現在許多中國國資企業的財務報表上。自2008年以來,中國國企的債務迅猛增長。全國負債總額已經從GDP的100%猛增到170%,其中七成債務都在國企。但是國企只佔中國經濟總量的20%。"

文章接著引述了多個經濟學家的觀點指出,雖然中國政府現在還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負債纍纍的國有企業以及國資銀行,但是隨著債務繼續增長,幾年後北京當局將難以輕鬆地化解高額負債問題;因此,十九大必須大力推動國企改革,解決其高負債、低效率問題。

中車集團的最新高鐵車型「復興號」已經在九月底上線運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

瑞士《新蘇黎世報》則以"中國的高鐵革命"為題,分析了中國高鐵技術近年來的迅速發展以及對歐美競爭者構成的強力挑戰。

"這場發生在中國的產業政策革命,正讓中國人喜悅、而讓歐洲鐵路業陷入恐懼之中。短短數年之間,中國已經一躍成為了高鐵的全球領軍者。中國的鐵道部2004才制訂1.2萬公里的高鐵規劃,而且當時它還面臨一個大問題:中國雖然有著巨大的市場,卻沒有高鐵所需的相關技術。通過誘人的合作協議,阿爾斯通、龐巴迪、西門子等外國廠商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不過,北京當局卻要求它們和中國夥伴成立合資企業,從而確保能夠實現技術轉讓。"

文章接著指出,如今的中國已經有了2萬多公里高鐵線路,2030年前還要再新建1萬公里。而"技術轉讓獲取市場"的方針,也已經讓中國中車集團成長為行業巨頭。中車的研發經費,是西門子與阿爾斯通研發經費之和的七倍之多。

"2015年,中車集團營業額的11%來自海外業務,這一數字還在繼續增長。在美國,中車集團已經參與到芝加哥通勤鐵路系統的擴建項目之中。在印度以及肯亞,中車集團也斬獲了大訂單。"

作者還注意到,在圍繞全球鐵路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中國企業正獲得不正當的競爭優勢。外國廠商難以進入中國市場,而中車集團的數據則顯示,該公司在2014~2015年間獲得了30多億元人民幣的政府補貼。面對這一局面,歐洲各國必須協調立場,共同維護競爭規則。

"而現在的中車公司則堅定不疑地向著目標邁進。就像一名該公司高管在2016年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上所說:'不論歐洲的鐵路公司、鐵路乘客有怎樣的需求,我們都會去滿足。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歐洲,而是整個世界。'"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