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第三次制度之爭
2018年7月2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西方人有一種固有觀念,即市場經濟、自由民主以及法治國家三者合一的政治體制要比其它任何政體都更為成功,也更人道。但是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這種觀念正在發生動搖。因為缺乏新聞和言論自由、不尊重個體權利的、一黨專政下的中國在經濟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法蘭克福匯報》發表了經濟學家福斯特(Clemens Fuest)撰寫的文章《第三次制度之爭》。文中寫道:
"所謂的'老西方'正在面臨一場'第三次制度之爭'。第一次制度之爭是自由市場經濟下的民主制度同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央集權計劃經濟之間的角逐。這場爭端的核心是哪一方能夠在軍事上佔據優勢,以及哪一種經濟制度能夠在第三世界獲得更大的認同。這場爭端以蘇東共產主義體制的完結而收場。第二次制度之爭是指民主制度下市場經濟體之間的區位競爭。這場競爭是不同國家以各自的稅務政策、教育體制以及福利制度為契機,吸引外來投資和就業崗位。這場競爭仍在進行當中。
而在第三次制度之爭中,西方民主國家正在和以中國為首的專制型國家資本主義展開競爭,在俄羅斯和越南等國家也存在著國家資本主義的某種變形。第三次制度之爭中,既涉及到軍事競爭,也涉及經濟競爭。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最終會在科學技術以及經濟活力和經濟效率方面戰勝西方市場經濟嗎?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所扮演的角色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並最終抵消西方的影響力嗎? 全球經濟和貿易秩序最終會被中國的利益所左右嗎?同上述問題密切相關的是,個體自由、法治國家以及言論自由等西方價值觀是否還擁有未來。"
作者認為,第三次制度之爭也令歐洲面臨諸多挑戰。歐洲人首次感受到中國的崛起,是由於大量中國廉價產品湧入歐洲市場。一些歐洲企業不堪競爭壓力,或倒閉或轉型。並由此造成了工作崗位的流失以及低端工作薪資的滑坡。這一發展對於當事人來說,當然非常殘酷。在很多人看來,失敗者的憤怒甚至是政治極端化發展的肇因。不過,作者認為:"總體而言,中國進入世界經濟體系也給歐洲帶來了諸多好處,而且好處也並不僅侷限於消費者能夠買到廉價的進口商品。特別是德國企業得以在中國開闢新的銷售市場,從而為德國增加了或保住了就業機會。"
作者認為,同當年大量中國廉價產品湧入歐洲市場時不同,今天歐洲人更擔心的是大量中國資本的湧入。除了擔心中國人搶購歐洲的核心技術,也擔心中國在政治上分化歐洲。作者寫道:"
"一個由政治決定投資方向、由國有企業負責福利和地方政策的經濟體制是否要比歐洲那種強調政經分開的體制更有優勢,這個問題,今天沒有人能夠回答。
但是有一點則是肯定的:要想在第三次制度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歐洲國家就必須要為世界各地有才智的年輕人和投資者提供富有吸引力的前景。在同中國的經濟往來中,也應更理智地權衡機遇和風險。"
"權衡機遇和風險",也是大多數希望去新疆旅遊的西方遊客目前所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因為這裡既有浪漫神秘的古絲綢之路,也有世界上最嚴苛的監控系統。《法蘭克福匯報》一篇題為《極度監控》的文章寫道:"
"德國聯邦政府目前已經對新疆的旅遊安全建議做出了相應的修正。周四起,德國外交部網站上寫道,在當地警察的搜查行動中,外國遊客有可能會被暫時拘捕。此外,遊客還應做好相機和手機被警方搜查的準備,入住飯店房間後,也有可能會被安全人員問話。特別是擁有維吾爾血統的德國人及其親屬更會成為盤查重點。...德國外交部的旅行安全建議稱: '過去數月來,已經發生多起維吾爾血統人士被逮捕及沒收護照的事件。
但'中國人權捍衛者'(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組織周四發布的調研報告卻顯示,實際情況更為糟糕。根據這項報告, 2017年,新疆被捕人數比前一年遞增了730%,以至於雖然新疆人口只佔全國人口1.5%,但2017年新疆被逮捕人數佔全國被逮捕人數21%。被起訴人數也遞增了420%,佔全國被起訴人數13%。上述數據均來自中國檢察系統的官方統計。報告稱,一名父親被判處多年監禁,理由是他用阿拉伯文給女兒發送了一條涉及宗教的手機簡訊。他的女兒也被判刑入監。"
[摘編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