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紅二代眼中的中共黨內爭鬥
2018年8月2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兒時,他時常能夠見到毛澤東。他與習近平和他的家人也很熟悉。讓我們姑且稱他為'王先生'吧,因為他不願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習近平一樣,接受《法蘭克福匯報》駐華記者Friederike Böge採訪的這位化名王先生的七旬老人,也是中國的"紅二代"中的一員。儘管已經從中共的政壇中退出,但是他對於黨內氣氛仍然有著敏銳的嗅覺。
而根據王先生的觀察,中共內部正在經歷一場危機,"如果不能化解這場危機,就會出現混亂"。正如文章標題(Es gärt in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所說的那樣,中共內部的矛盾正在"發酵"。作者指出,而經過發酵,"直到中美貿易戰開打,黨內的不滿情緒才真正顯露出來。對於國家經濟狀況的擔憂使得人們對於習近平所指引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根本性的疑問"。
不過,王先生指出,這一系列質疑的背後,還隱藏著人們對於習近平將權力高度集中的不滿。今年三月,中國通過修憲,取消了對於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王先生認為這是"最大的失誤",因為它導致"很多原本對習近平寄予厚望的人也站到了他的對立面"。--這其中也不乏"紅二代"人士,他們對2012年習近平上任之後開展的反腐運動十分支持,因為王先生相信,這場反腐運動避免了黨的分崩離析。"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發現這場運動只是針對一些特定的家族集團,而很多其他人並未被波及"。
除了對黨內盛行類似毛澤東時代的個人崇拜之風感到反感之外,這位王先生也對於習近平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十分抵觸,因為中國"把巨額的資金投入到第三世界國家去,而與此同時國內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醫療和養老體系。
對"穩定"的依賴
《法蘭克福匯報》記者也關注到不久前剛剛閉幕的北戴河會議。在這一海濱渡假勝地召開的閉門會議上,通常會有關於黨政重大決策的討論。王先生認為,在本次的北戴河會議上,肯定會出現要求限制習近平權力的聲音。不過從習近平在北戴河會議之後發表的講話中,看不出任何絕對權威受到動搖的跡象。雖然並不認為這種黨內的不滿會危及習的地位,但是王先生仍然非常崇尚和懷念中共過去的"集體領導機制"。自從習近平把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之後,這種集體領導機制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了。
對於這位王先生來說,穩定仍然是符合中國多數人利益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皮",就是體制,"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而"毛",就是中國人數有大約三四億的中產階層。"他們最害怕中國出現混亂,因為他們有太多害怕失去的東西。房子、車子、退休金等等。"
最令這位"紅二代"擔心的,還是中共黨內的左派和右派之間的爭鬥。"王先生是見證過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如何給中國帶來拯救的人,這一政策主張經濟和政治上的開放,終結階級鬥爭和文化革命。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懷念舊時代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抱怨國家不再為個人提供全方面的照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矛頭對准了富人。"雖然王先生並不認為中國會重新回到自我封閉的時代,但是"潘多拉的盒子已經被打開"。
數字化發展 德國需趕超中美?
除了中共的黨內路線之爭以外,經濟社會的數字化進程也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南德意志報》發表學者Daniel Dettling撰寫的客座評論,文章呼籲德國制定自己的數字化發展戰略,否則將面臨在美中兩大巨頭之間被"碾壓"的危險。在"數字化發展意願"(digital readiness)方面,德國的確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文章援引歐盟委員會不久前發表的《2018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 2018),德國在歐洲範圍內的排名已經從原來的第9名滑落到第14名,只能算是個中游水準。
"尤其在寬頻網速、電子政務、電子醫療、人工智慧和現代數字技術的應用等領域,作為世界出口冠軍的德國被落在了後面。為了盡快迎頭趕上,德國聯邦政府成立了數字化發展委員會,由經濟學家、企業家和初創企業主所組成的這個新機構,將會在數字化領域為政府提供幫助。"
作者分析了目前數字化發展兩大巨頭--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區別。"在美國,矽谷的數字化平台營運商不斷壯大;而中國則希望憑借中央決策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佔領世界前列位置。其中的關鍵領域包括電動汽車、能源系統、機械自動化以及生物醫療等。"
文章分析指出,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的發展戰略,都和歐洲傳統的社會福利市場經濟理念難以謀和。"歐盟必須要發展自己的工業政策遠景和戰略。而數字化的社會福利市場經濟應該是範本。……在歐盟經濟、貨幣和財政聯盟之後,建立一個數字化聯盟也是大勢所趨。"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