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絕望鄉一般的上海封城

2022年4月25日

德國媒體近日也在聚焦中國疫情政策,《德國經濟周刊》擔心,當局在上海施行的封城將導致更多悲劇。 《法蘭克福匯報》則指出,嚴格的防疫政策不僅使外資加速出走,也讓中國這兩年來的境外投資金額大幅下滑。

Coronavirus China | Lockdown in Shanghai
上海一個被封閉的小區門口圖片來源: ALY SO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周刊》以「逃不了:上海封城如此殘酷」為題寫道,「幾個星期以來,中國的金融重鎮上海一直處於嚴格封鎖狀態。大約有2600萬人居住於此,其中許多人被要求不準離開公寓。上海人抱怨他們無法得到足夠的肉類和蔬菜,無法照顧住在城市另一邊的年邁父母,甚至無法工作而面臨破產。」

社群網站上有許多封城期間的影片,例如一位老婦人想出門買日用品,卻被警衛擋下,甚至砸了她的購物推車。文章稱:「審查人員刪帖的速度很難跟上此類影片在社交網路上傳播的速度。這些片段顯示警察、其他志願者身穿全身防護裝備,他們把檢測陽性但寧願在家裡治病也不願被關進方艙醫院的人拉走。在集中隔離的場所,數以千計的床位擠在一起。燈光一天24小時都是亮著的。還有其他影片顯示寵物被用金屬棒毆打致死,因為它們的主人被帶到了檢疫機構。」

封控下的上海

02:4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文章繼續寫道:「儘管抗議頻傳,中國的領導層仍希望堅持其戰略。中國衛健委主任上周再次宣佈,與病毒共存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必須防止重大疫情爆發,必須確保來之不易的成功。而就在中國權威病毒學家鐘南山最近撰文表示中國不應永遠堅持清零時,該文章很快便被刪除。」

相關報導:鐘南山談疫情 內外有別

文章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被國家媒體描述為清零政策的建築師,在很長時間裡,這個說法對他來說是有益的。畢竟,自兩年前疫情在武漢首次爆發以來,嚴格的隔離意味著中國能比世界其他國家更快恢復經濟。上海人也曾為此感到自豪。但隨著傳染性更強的病毒變種奧密克戎(Omicron)出現,游戲規則已經改變。」文章援引一位觀察家說:變換策略對習近平來說似乎太冒險了,「儘管中國政府知道,人們對封鎖的不滿正在增加。但中國政府堅信,如果奧密克戎突然不受控制地在全國各地肆虐,會引起更大的騷動。」

文章說,在過去兩年間,中國政府顯然沒有成功說服足夠多的老人去接種疫苗,疫情擴大的結果可能是許多人死亡、醫院不堪負荷。「習近平將在秋季的黨代會上尋求下一屆任期,他希望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因此現在才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除了上海,長春、沉陽等大城市,中國東北部的吉林省以及北京的一些街區也都實行了封城,「長時間的封城正在成為一個痛苦的現實。」

文章結尾寫道:「在上海,有越來越多如同絕望鄉的場景:無人機從空中監視居民區,機器狗在街上奔跑,重複著衞生規則:『戴口罩,勤洗手,量體溫!』 無路可逃。」

《法蘭克福匯報》一篇以「資本正從中國出逃」為題的文章寫道,中國政府的「清零政策」正在加速逼走外國投資者。在嚴格的防疫政策之下,當局不再將發展經濟視為優先,「企業家精神沒有得到獎勵,政治越來越追求意識形態的目標。 」

文章說,「中國國內投資者對中國的金融市場沒有信心,只要看看上證指數就知道了,該指數自年初以來下跌了15%。難怪外國人也在以創紀錄的速度撤離。」

新冠讓上海付出的代價

03:0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文章指出:「雖然在疫情剛開始的2020年,中國通過嚴厲的封鎖和邊境管制迅速將病毒拒於門外,當年仍有1630億美元的境外資金流入中國;相較之下,當年進入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減少了300億美元。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國際金融協會(IIF)表示,在中國『最好的朋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中國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外資撤離潮。 」

除了外資撤離,中國在境外的投資也受到疫情影響。文章寫道:「中國不顧一切地試圖用舊的『清零』戰略來打擊傳播速度更快的奧密克戎變種,同時也在為此舉付出代價。……在過去兩年裡,這已經嚴重抑制了中國公司的海外投資。兩年的疫情期間,中國在境外的併購值為530億美元。但在2019年一年,這一數字就高達5600億美元。」

此外,文章還提到「習近平對國內市場的新關注也阻礙了海外投資,這位領導人希望企業主要關注國內市場。中國企業應該有助於為中國帶來自給自足,在這種情況下,將不再需要外國投資銀行。」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